兴隆探索生态旅游扶贫模式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李建成 2015-12-29 10:56:3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兴隆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清水秀却又山多地少,依靠传统种植、养殖项目脱贫先天不足。围绕发挥生态优势,该县按照“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路,以旅游为载体,以脱贫为目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打生态牌,找准旅游与扶贫结合点

  晒山楂干、晾红薯干、挂干白菜,与往年“猫冬”不同,这个冬天兴隆县雾灵山乡眼石村赵凤香一家几乎没闲着。“这都是为明年夏天招待游客准备的。”赵凤香边挂干白菜边唠开了家常。今年,她家新开了“大嫂农家院”,从7月到10月,3个月纯收入五万多元。

  眼石村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脚下,只有143户村民。由于土地少且贫瘠,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姑娘嫁过来都不愿意迁入户口。

  凭着好生态、好风景、好山水、好食材,2004年起,眼石村吸引了大量城里人前来游玩。游客多了,有头脑灵活的村民就开了小饭店,没想到还挺赚钱,这使村民们看到了致富希望。

  为调动群众建设农家院的积极性,县乡支持新建农家院5-10万元贷款,政府负责贴息。对改造提升的农家院,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户奖励2000—10000元。在此基础上,该村又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对大街进行硬化、绿化、美化。

  如今,眼石村的农家院已发展到118户,年接待游客达4万多人次,年人均收入近万元。

  地处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兴隆县一直在寻找适合县情的脱贫路径。兴隆几乎没有平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不切实际;兴隆是林果大县,能栽果树的村早富了,剩下的贫困村都是条件差的“硬骨头”。

  但条件差有条件差的好处,开发慢生态却保持得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居华北地区县级首位。好生态造就好风光,全县共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该县2014年入选“最美中国30个旅游目的地县”。

  眼石村的成功让兴隆县找到了最适合的脱贫路子。该县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贫困村发展脱贫致富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在全县规划了雾灵山景区、六里坪景区、燕山峡谷片区等3个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片区,共建成6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点,扶持10个村建成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务村,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整合资源,开发项目带动贫困户致富

  这个冬天,兴隆县安子岭乡双炉台村贫困户卜野第一次没有外出务工,而是在家筹备翻盖农家院。

  双炉台村地处燕山余脉,美丽的横河穿村而过,流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奇水秀,素有“塞北小桂林”之称。但长期以来,双炉台的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老百姓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今年,村里引资成立了兴隆横河源漂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横河漂流项目。为发挥项目对扶贫带动作用,该县将上下游双炉台村、老虎沟村、马架沟村、羊羔峪村等4个村500余贫困户贫困资金打捆使用,统一入股该公司。

  贫困户每户入股4000元,每年保底分红不低于8%,三年后入股资金归还贫困户。同时,企业在用工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凭借这些政策,卜野在公司上了班,月薪2000多元。

  选准旅游扶贫方向,兴隆县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出台政策开发更多旅游项目,引导旅游扶贫工作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通过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或合作社、农家乐协会,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形成利益共同体,使旅游扶贫成果人人共享。加大生态环境和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等特色资源保护力度,在建设中杜绝大拆大建,把每一个村落作为一个景区、每一户民居作为一个景观小品来打造,让农村真正美起来。

  兴隆县政府设立乡村旅游担保基金,协调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符合支持条件的农家乐项目,依据项目和贷款人信用等级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利率执行金融部门优惠利率。

  今年,雾灵山景区、六里坪景区、燕山峡谷片区等3个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片区门票收入在3亿元以上,同时带动县内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迅速发展。共吸收1000余户贫困户以每股4000元的扶贫资金入股,做到了“人人有股份、人人都参与、人人有红利”,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根据该县制定的旅游扶贫规划,至2020年底,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1000户,建成50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点,扶持建设102个村建成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务村,其中旅游扶贫重点村33个,带动5000户农户从事旅游配套产业,直接带动3000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

关键词:贫困户,兴隆县,旅游扶贫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