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开发援助“不具排他性”
正如“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中国谚语,改变非洲贫穷落后面貌不能也不会仅依靠中国这支外部力量,而应是国际社会共同援助开发的结果。 这是由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在非洲开展援助开发的中国,决不会排斥任何第三方在非洲进行善意的、有效的开发援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抵达非洲,将同南非总统祖马共同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预计中国在非洲的援助开发规模、范围、层次和强度将会进一步扩大与提升。 然而,某些西方舆论却臆测,中国正在排挤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非洲推进“新殖民主义”,把这里变为“中国的第二块大陆”。 这种出于“酸葡萄”心理的歪解之辞,是典型的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惯性霸权思维作祟,无非是见不得中非友好关系热络、经贸合作密切、开发援助扩大。 非洲,这块发展最为落后的大陆,曾经是地球上资源丰富、美丽富饶的地方,却因西方殖民者的长期掠夺而成为西方世界的“输血之地”。当二战后民族独立大潮来临后,西方抽身而退,留在这片大陆上的是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战乱不断。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自身发展到更高阶段、具备更强物质实力后,对这块曾被西方一度遗忘的大陆持续加大开发援助力度。 相比中非合作论坛启动的2000年,2014年的中非贸易额猛增22倍,其中,中国于2009年还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尽管就直接投资量来看,中国仍然落后于英国、美国、意大利,但中国对非投资存量扩大的加速度却远超三国,数量比2000年扩大60倍,现在有3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 一些西方人士关于“中国在非洲进行排他性开发援助”的担忧,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殊不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曾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中国,与非洲大陆有着相似的命运,又怎会去谋求“主导”非洲? 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谁的合作理念最切合当地实际,谁的援助开发实践最能帮助当地,非洲人就会选择谁。中方愿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的原则下与各方开展合作,携手为非洲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更何况,非洲大陆广袤、风情民俗各异、发展阶段路径不同,推动非洲实实在在发展,又岂是中国一家力所能及? 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不久前在第十五届“蓝厅论坛”上演讲时所说,中国支持非洲合作伙伴多样化,乐见国际社会各方加强对非合作,希望非洲的各合作伙伴方切实履行承诺,为非洲发展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些年,非洲的确发展了起来,又萌发了蓬勃生机。世界银行8月发布报告称,过去20年里,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强劲有力,这和该地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密不可分。 经贸投资在微观层面是商业行为,本身必然具有一定竞争性,但“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不能混为一谈。中国在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方面,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重视非洲、尊重非洲、支持非洲,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帮助非洲建设发展。 某些眼睛只盯着中国不断扩大的在非经贸规模,却无视中国与非洲合作背后的正义性,实在令人遗憾。中方从不以单方获利为目标,而是坚持“互利共赢”理念,积极帮助非洲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才不足两大发展瓶颈,并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截至今年9月,中国通过援助和融资在非洲已建和在建铁路5675公里,公路4507公里。中国援助和融资建设各类学校200多所,15年来共为非方培训各类实用人才超过8.1万人次。 中国在非洲援助开发的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不愿这片美丽土地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生态环保也将成为新的重点领域。 中国将于明年在发展中国家启动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也是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国国家层面的助非“造血”与商业层面的贸易投资相结合,符合非洲人民的实际发展需要。 |
关键词:中非,开发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