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构建大扶贫格局为百姓铺就稳定脱贫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反映“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从即日起至年底,本报集中推出“十二五”成就宣传报道,全面展示我市在经济增长、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为我市“十三五”规划启动和开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前种粮食,每亩最多收入1500元。如今,借助扶贫补助,动员贫困户建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不仅当年能收回建设成本,每亩地还净赚7000元,一亩设施菜就能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黄土坎乡二下村党支部书记金山高兴地说。“十二五”期间,该村通过产业扶贫,逐渐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雨露计划、社会帮扶等中心工作,科学规划,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实,依托资源优势,扎实开展工作,营造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全市71.3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占2010年全市贫困人口的61.16%,有318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滦平、兴隆两县在省内实现了首批脱贫摘帽。 精准施策,加强监管,把扶贫“好钢”用在“刀刃”上 “谁贫困就扶谁”。 扶贫开发不能大水漫灌,必须分类施策,找准扶贫目标和扶贫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咬定“精准”二字,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聚集,努力探索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为确保扶贫措施精准到位,我市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号工程”来抓,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严格识别标准,规范程序步骤,坚持群众参与,全面公开公示,全市共识别出贫困村906个,录入建档立卡系统贫困人口75.17万。 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实现精准识别,找准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了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实施了动态管理。 找准施策目标,更要确保扶贫各项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 为此,我市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阳光扶贫,建立了注重预防、防治结合的监督管理方式。 加大扶贫资金审计力度,实施追踪问责,推进第三方监督,强化各县监管主体责任,实行约谈制度,畅通信访渠道,我市扶贫资金监管机制愈加完善,让扶贫政策资金真正落到贫困百姓的身上。 突出特色,做强产业,打造农民稳定脱贫的“金饭碗” 发展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十二五”期间,我市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市场推动等方式,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实际,打造了扶贫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集中谋划、扶持了“林果、肉奶牛、食用菌、肉鸡、蔬菜、中药材”等6大跨县域产业带,构建了“蔬菜、食用菌、马铃薯、林果、花卉、中药材、特色养殖”等9个产业片区,培育了“山桃木工艺品、满族刺绣、草编制品、活性碳、郑氏沙画”等5个家庭手工业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发展了10大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培育了华都、润隆、缘天然等30家国家、省、市各级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 率先开展新业态扶贫工程和优化升级扶贫产业项目试点。实施了平泉县黄土梁子镇梁后村光伏扶贫+设施农业项目,兴隆县双炉台村、承德县苇子峪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围场三复兴地村菌草种植项目、北沟村玫瑰花种植项目,滦平县大龙潭村小杂粮种植与电商扶贫相结合项目等。 扶贫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民打造了稳定脱贫的“金饭碗”。 五年来,全市共发展蔬菜106.6万亩、食用菌25.94万亩、中药材35.71万亩、经济林55.75万亩;培育扶持养殖大户13483户,养牛94万头、羊209.9万只、猪402.85万头、鸡鸭鹅1.79亿只,扶贫产业由以往的零敲碎打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推进。 加大投入,“一对一”帮扶,让农民搭上通往富裕的“顺风车” 实施扶贫攻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五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同时,通过整合行业部门资金投入、督导帮扶单位落实帮扶投入、撬动金融资金投入,实现了扶贫资金的有效整合和连年递增。2011年以来,我市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6.74亿元。 为进一步解决扶贫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我市着力搭建“互助金试点、农户自立服务社、环首县扶贫担保平台、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农村资金合作社、股权基金扶持、金融扶贫富民产业贷和农户贷示范县”等七大扶贫攻坚融资平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够贷到款,让带动贫困户的大户多贷到款。20多万贫困农户因此受益,50余家龙头企业得到扶持。 实施扶贫攻坚,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帮助。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争取了5个国家部委、66个省直部门和发达县区、203个市直部门进行“一对一”帮扶。共向8个贫困县派驻了8支驻县扶贫工作队,每个市直帮扶单位选派3名驻村扶贫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组。目前,全市开展社会帮扶的中、省、市、县各级部门共达到932个,市县级领导共268人,帮扶责任人共有2.85万人,实现了贫困县都有驻县工作队、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2011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0.05亿元,仅今年一年,各级帮扶单位共引进、开工建设了599个帮扶项目,引进投入帮扶资金8422.41万元。 |
关键词:承德,扶贫格局,脱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