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与中关村精心构筑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述评
绿色,永恒的颜色。 绿色发展,是我们一致追求的终极目标。 而承德,如何实现让那“一抹浓绿”扎根紫塞、沃土生金? 11月13日,喜报传来! 我市与中关村企业协同创新合作9大项目正式签约,京津冀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承德有限公司等4个智慧环境产业项目落地高新区。 这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要求的一项重要成果。 这也是继8月7日在我市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产业合作及环境治理对接会上,成功签署合作协议20项、引入投资超过8亿元后,环保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被冠以如此重要之名的环保产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我市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关键所在,如今又迎来中关村“抢滩”,如虎添翼。 我们欣喜地看到,环保产业的“绿色浪潮”正以燎原之势“席卷”承德大地。 协同创新互利双赢—— 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 承德的“绿之梦”,起源于一组数字——森林覆盖率56.7%,有林地面积3310万亩;四大水系,平均地表径流37.6亿立方米;上半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23天…… 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支撑区、“华北最美绿肺”,到全省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区和重点支持的千亿元环保产业基地,我市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待与希望。 特别是今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被进一步明确、细化。日前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其中,环保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心。 有专家指出,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发达国家为例,要突破行业、区域、国别界限,构建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创新共同体”,以保持其科技创新的世界领先地位。 同理可证。京津冀地区尽管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整体,京津冀与世界其他著名经济区及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产业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自身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而要实现协同发展,出路只有一条,就是通过协同创新来开辟发展新道路,开创发展新局面。因此,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势在必行。 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到我市与中关村精心构筑示范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承德展示中心、京津冀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承德有限公司、京津冀中关村智慧环境能源监测检测承德有限公司、京津冀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研究院承德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的顺利落地。 承德在此次项目签约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则是对未来发展满满的信心、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个响当当的承诺—— 市委书记周仲明在签约仪式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崛起是承德的永恒追求。此次项目揭牌,是承德与中关村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开端,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携手共建协同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成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本着“协同创新、互利双赢”的理念,信守承诺,善做善成,提供一流服务,创造最优环境,力促更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舞台上实现更大作为、演绎精彩明天。 而作为一种跨地区、跨组织、跨文化的复杂的合作创新活动,区域协同创新是涉及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多层次相互支持、联动创新的有机整体。 这些项目也将在打造产学研结合的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条,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试点力度,强化中关村对承德区域发展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上发挥巨大作用。 厚积薄发活力释放—— 贡献承德智慧,培育发展动力 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这是环保产业最大的特点,而它的内涵远比排污处理要丰富得多。 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到制定“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再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出台。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到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再到河北省通过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随着依法治污、严格执法已成为“新常态”,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必将进一步释放,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必然要从末端治理逐步转为源头削减,而这正迎合了我市的“口味”。 环保产业的“地位”已无可动摇,被正式列入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 纵观承德,我们不难发现,资本嗅觉敏锐的环保企业,早已在广袤的土地上播下了“种子”。 在丰宁宏森木业有限公司,一台台隆隆运转的设备把秸秆、树皮等原料吞下,经过粗粉碎、烘干、高温高压挤压、制粒等几道工序,生产出一袋袋坚硬的方块和颗粒。这种块状、条状颗粒是生物质固体燃料,俗称“木煤”。 “仅在承德,燃煤散烧替代率如果达到80%,保守地估算,就相当于砍掉了10个100万吨钢厂。现在河北省每年农村燃煤4000万吨,如果实现80%的替代率,相当于砍掉2亿吨粗钢。”市工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我市生产木煤15万吨,加上配套炉具,产生的直接效益是26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400个,节约百姓买煤开支3600万元。 这只是环保产业的“一份子”。 “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环境质量监控网络建设、污水处理、河流水库综合治理、固废集中处置、工矿点源治理……环保产业领域宽、产业链条长、需求拉动效应明显。作为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在环保产业发展上,我市不甘落后,先知先行—— 在企业培育上,全市环保类企业已达89家,涵盖了环保产品制造、环保监测服务、环保技术推广、污染源在线设备运维、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等多个领域。 在产业创新上,强化生态智慧、技术引领的理念,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携手合作,科净源、嘉博文、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等一批中关村企业、联盟,已与承德在尾矿处理、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方面开展合作,签约近20项合作项目。 在机制建设上,探索政府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深化与河北航天、河北先河、天津同阳等公司的合作,广泛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环保新机制。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曾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的目标。今年底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4.5万亿元产值,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环保产业也必将成为我市稳增长组合拳中的一支有生力量,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爆发点。 引才聚智科技为王—— 创新驱动引领,蓄力绿色崛起 技术的进步、政策支持的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 “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将本着‘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做大做强联盟绿色产业’的发展原则,强化与承德的合作,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承德生态环保产业园等项目,通过打造特有平台,提供特有服务,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为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环保产业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理事长王文胜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项目签约暨揭牌仪式上表示。 该联盟致力于环境综合技术服务、环境污染治理运营、环境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环境监测检测、环境贸易和金融、生态修复治理、节能节水技术、再生资源利用、智慧城市规划运营、智慧能源投资运营、环境大数据等环境全产业链服务。 由该联盟主导成立的京津冀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承德有限公司,采取联盟牵头、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三合一”模式,投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承德生态环保产业园,吸引和集聚高层次环保产业及人才到我市创新创业。 “我市将依托现有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环保产业基地,整理利用土地3万亩,为环保产业项目的选择提供充足空间。目前,《承德市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15年底完成。据初步估算,仅‘十三五’期间,我市设计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将达到300余个,总投资在百亿元以上。”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我市将积极与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对接合作,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发展环保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环境专用设备、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水污染治理设备材料、资源回收利用、节能产品与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七大环保产业体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承德生态环保产业园,并将对进驻的环保企业在资金、土地优惠、金融保障、政务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更多的政策优惠,为更多的环保企业栽上梧桐树,筑好“凤凰巢”。 一系列深度合作迅速展开,将促进科技要素流动,锻造创新创业的人才链、资本链和产业链,成为我市融入京津、服务京津、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和加速器。 “中关村与承德市在环保产业领域深度合作,将中关村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与承德市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相结合,既可满足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发展布局的需求,也有利于加快承德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省环保厅副厅长吕竹青表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市与中关村精心构筑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着力打造“绿色引擎”的生动实践,让环保产业的“燎原大火”越“烧”越“旺”。 |
关键词:承德市,中关村,创新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