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在行动
2015年11月26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入口处,工人正在忙碌。(图片来源:法新社) 中国是拥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全世界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中国不仅在本国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郑重承诺显大国担当】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联合国最主要的气候变化科研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发起国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6月17日,在天津科技大学“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在低碳标志上签名。(新华社发)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这一方案还曾对当年年底“巴厘路线图”的出台起到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环保掀开了崭新一页。 技术人员在青海在建规模最大风电场工程现场观察风力发电机运行情况。(新华社发)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11月,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从数据上看,中国做出的减排承诺相当于同期全球减排量的约四分之一。 2013年11月,中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13年12月25日,我国首条低碳环保高速公路——重庆至成都高速公路重庆段建成通车。这是12月9日拍摄的车辆在渝蓉高速重庆大足段行驶。这条公路仅采用废旧轮胎来生产橡胶沥青路面一项,就使有害气体沥青烟的排放减少9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50%。(新华社发) 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了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标。这不仅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方的规定动作,也是为实现公约目标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不久前,中国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4年6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上,参观者与宣传展板合影。(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几年来,中国还先后与印度、巴西、欧盟、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中国通过一系列郑重承诺,接连向世界传递出强有力的政治信号,表明其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获得广泛赞誉。 【非凡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中国致力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生态建设,付出了非凡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累计下降28.56%,可再生能源发电机装机容量占全球24%,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 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已分别下降29.9%和33.8%。 这是2015年9月25日拍摄的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县的风能光能互补发电场。(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估计,2013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已产生26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该领域就业岗位总数的40%。 【积极推动南南合作】 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威胁,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切实利益。在气候治理问题上,中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向广大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几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向包括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中国还与乌干达、布隆迪等10多个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物资赠送的谅解备忘录。 2015年3月16日,热带风暴袭击后的在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一名男子带着儿子站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上。(新华社/美联) 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累计安排2.7亿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014年9月,张高丽副总理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宣布,从2015年开始,中国将在原有基础上把每年的“南南合作”资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将提供600万美元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2015年9月,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2015年10月3日晚,游人在法国巴黎市政厅前的广场欣赏正在融化的各色冰块,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新华社记者李根兴摄) 【巴黎大会的中国立场】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长期积极致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以身作则践行相关减排承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扮演建设性的关键角色。 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主张协议应以《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为基础。 日前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说,中方愿意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各方一道积极建设性推动谈判进程,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2014年12月3日,在秘鲁利马气候大会上,与会人员经过“中国角”外的照片墙。(新华社记者徐子鉴摄) 部分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刻意回避自身的历史责任,片面强调每年的排放总量这个单一指标,企图将减排责任转嫁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种有失偏颇的立场给国际气候谈判带来不小困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尺度来限制车速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 2015年11月26日,一名女子骑车经过法国巴黎街头的气候变化大会宣传展板。(图片来源:路透社)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供气候变化资金、减排进展定期审核等谈判的焦点问题上,中国一再做出表率。比如,今年9月以来中国陆续宣布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每五年全面盘点减排长期目标总体进展等举措和主张,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召开注入了宝贵动力。 习近平表示,谈判各方要最大程度展示诚意,聚同化异,相向而行。中国愿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 |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