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经济快讯

运用系统思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陈春生 2015-11-20 09:10:2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根本的是用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内含丰富的系统思想,充分体现了对系统观和系统思维的深刻把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协同发展的系统观和系统思维,对于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使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在河北大地系统推进、精准实施、落实到位,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要素有用的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指出:“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按照系统论观点,要素是系统的基本组成。任何系统都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要素,一切要素只要是在系统中就都有用;而要素在系统中又可分布为空间和时间层次,一个复杂系统都是由众多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层构成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个领域,只有从要素和时空层次上进行系统定位和设计,才能全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结构和功能、动力和基础。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重视要素的有用性,明确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分析各要素的构成和分布。任何要素都不是单一地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系统整体中协同联动的要素存在的;忽视了哪一个要素,或者忽视了哪一个领域和环节,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离散、衰退甚至崩溃。因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通过系统运筹和设计,使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各个主体、各种力量、各方面资源共同作用,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协同发力,让系统中的一切劳动、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同时,还要具体分析各种要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的大小、强度,充分开发每一要素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不同要素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系统效应。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找准坐标定位,积极争取主动,自觉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抢抓机遇、奋发作为,更广泛激活要素资源,就一定能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要素动态相关的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诸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区别和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相互作用和发展,即动态相关的。这种动态相关性,把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把握和利用好这种动态相关性,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各要素形成合理结构和布局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明确一个观念:结构决定功能,组合导致协同;正确的组合导致有效的协同,合理的结构顺利实现协同。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对诸要素之间相关关系和组合方式的设计和运筹,主要包括结构相关、功能相关和互感相关三个方面。结构相关,是指京津冀三地在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等方面具有耦合性和关联性;结构相关的要素必须科学安排、合理搭配、有序组合,不能囿于一隅、执于一地、自我分割,也不能自成体系搞同构性、同质化。功能相关,是指三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环境治理、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功能相关的要素必须相联相通、互补互促、联防联控,不能各自为战、互不相容。互感相关,是指三地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相互感应和制约作用;互感相关的要素必须对接对流、共建共享、互惠互利,不能相互脱节、顾此失彼。

  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三种相关关系总体设计,我们才能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协调配套进行,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进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强化群体互补的观念

  群体互补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在相互依存中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从系统论角度看,客观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互补联系反映着复杂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交互关系和有序组合方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群体互补主要指依靠三地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分工合作和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优势,推动个体行为向集体协同行为转化,实现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强化群体互补观念,充分发挥三地的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整体优势。具体来讲,就是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实现目标任务相协调、内外条件相适应、工作重点相促进,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对河北而言,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产业发展互补。打破“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产业大拼盘格局,依托河北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加快转型升级基础上,对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河北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承接载体平台,为天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互补发展的京津冀一体化产业链条。二是生产要素互补。打破“市场分割、区域封锁”等壁垒,借力京津优质资源特别是资本技术富集优势,促进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的市场中自由流动、优化组合,为加快河北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市场支撑条件。三是科技创新互补。借助京津创新资源积聚优势,主动对接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创新能量,形成原始创新在北京、研发转化在天津、推广应用在河北的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分工协作、互补互动、竞争力强大的创新链条,补齐河北短板。四是人才资源互补。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藩篱,克服“虹吸”效应,借力京津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搭建人才交流和智力共享平台,健全人才合作、保障、服务机制,实现三地人才和智力资源的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同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强化整体优化的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最大特点就在于诸要素是通过整体而存在的,并通过整体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能量来保持自身发展需要的动态平衡。因此,追求整体优化应是系统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遵循。河北只有紧紧围绕京津冀整体定位,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和“协同发展、促进融合、增强合力”的要求,从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出发,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自觉服从和支持这个大局,才能掌握主动,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从系统整体出发,按照“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总体空间格局,统筹考虑各区域及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的相关性,科学设计它们之间的耦合、衔接和互补机制,协调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的一体化发展,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力量、激发发展活力、释放发展红利,实现京津冀诸要素、诸环节之间的整体协同和优化。实现整体协同和优化,应采取逐步调整的办法,通过逐级优化途径,由易到难、先试点后铺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由增量到存量、从局部到整体,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只有把顶层设计与三地相应的落实举措有机结合起来,把资源禀赋、产业分工、城市布局、配套设施、交通网络、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从局部优化到总体优化的循序推进,才能建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积极稳妥地推动京津冀三地均衡发展。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系统思维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