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新闻深加工

石家庄3年为西部太行披绿装 给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来源:长城网综合 作者:鼎鼎 2015-11-19 14:33: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河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周金中说,太行山是京津冀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太行山是生态最为薄弱地区之一。河北省自1986年开始在太行山区实施绿化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由13.1%提高到25.9%,但太行山生态环境基础依然脆弱,绿化难度越来越大,未来3年,河北省在太行山绿化方面,将加大太行山一带高速、铁路、国省干道等道路两侧,县城、乡镇、村庄周围,景区及周边等重要“窗口”的造林绿化力度。

  ■太行山绿化现状

  我省1986年开始在太行山区实施绿化工程,通过强化行政主导,严格造林管理,大力发展林果富民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太行山森林覆盖率由13.1%提高到25.9%。我省太行山区现有宜林荒山荒地984万亩,其中深山远山区约600万亩,浅山丘陵区384万亩。还有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773万亩,有水土流失较重、需要退耕还林的坡耕地、次耕地240万亩。

  近日,省林业厅专题研究部署了太行山绿化实施方案。一是加大太行山一带铁路、国省干道等铁路公路两侧,县城、乡镇、村庄周围,景区及周边等重要“窗口”的造林绿化力度,提升区域景观功能。二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间山盆地和浅山丘陵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并按照增绿与增收并重的原则,建设以木本粮油和名、特、优果品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基地,恢复林木植被,增加群众收入,壮大地域经济。三是提升深山区生态功能,在深山远山区,坚持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相结合,全面恢复林草植被。紧密围绕进一步提升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全力打造太行山生态环境支撑区。

  ■记者走访

  鹿泉区:保证11月底超额完成任务

  昨天,在鹿泉区宜安镇孟岭村村西山坡上,两台挖掘机快速地挖着土坑。村民们把核桃树苗种进坑里,填土,踩实。该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书海告诉记者,他们保证在11月底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这些地都是我承包的,已经十多年了,有400亩。”指着山坡及远处的大片土地,当地村民崔振芳说,之前这是座荒山,漫山遍野是酸枣树,没有任何收益。 “现在,我赶上了好政策。”崔振芳告诉记者,区里每亩地补助1200元,而且免费提供核桃树苗,给予一次性苗木补助每亩440元,管护费每亩220元。 “这种核桃适合在山区种,皮薄,品感好,成活率最少95%。”崔振芳说,目前,200亩核桃树已经栽植完毕,其余的月底栽完。“第四年就能有收益,估计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

  李书海介绍,“市政府下达鹿泉区的绿化任务是5000亩。”截至目前,所有地块和苗木已经全部落实,打坑3600亩,占任务的72%;栽植1800亩,占任务的36%。“现在,全区上下把太行山绿化工程当作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完成,采取了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督导政策,制定了非常优惠的鼓励政策,全区上下工作热情非常高涨,保证11月底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灵寿县:发动全民机制保障绿化工程

  一场冬雨过后,五六台打坑机在灵寿县狗台乡景上村泥泞的岗坡地里忙碌着。“俺们村今年原来要种500亩核桃树,目前已经种了400多亩,村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就又跟乡里争取了200亩,剩下的300亩正在打坑,很快也就都种完了。”景上村党支部书记黄均均说。

  据了解,在今年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中,灵寿县的任务是5.1万亩,占全市任务总量的四分之一。“我们已经栽植核桃树1.5万亩。目前,我们按照每天3000亩的进度向前推进,争取在12月初完成全部任务目标。”灵寿县副县长傅士君说,市委、市政府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动员会后,灵寿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就绿化工程任务、进度要求、成活标准、奖罚措施进行了明确,按三年期限签订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建设责任状。同时,制定了细致的实施方案。建设规模达到500亩以上,达到示范园建设标准的,县政府在市级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再奖补800元/亩,连续补助3年。

  目前,在灵寿县的各个浅山丘陵地段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为了按时、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灵寿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一是通过村委会、合作社加农户三权合一的经营模式,农民把土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二是大户经营模式,由当地或外地个人租赁农户土地发展经济林;三是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统一经营,实现“利益分享、风险共担”。

  ■典型案例

  赞皇县绿色发展之路: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

  初冬时节,太行山深处的赞皇县呈现一片火热的植树场面。今年秋冬季,省会石家庄在山区县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热潮,作为我市经济林建设样本的赞皇县更是全民发动,在太行山上拉开了一个个造林植树的“战场”,一棵棵核桃树苗带着人们的希望栽植入土,等待着来年的新绿和以后的丰收。

  赞皇是个全山区县,“七山二滩一分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传统“靠山吃山”思维影响,这个县大力鼓励和支持开发矿产资源,一度出现了一大批小矿山、小煤场、小沙石场。煤场、小化工厂、沙场、小矿山等落后产能的税收,一度占全县4.3亿元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植被被大量破坏,很多山岭被挖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前南峪村:打造山区发展新模式

 邢台前南峪生态村。

  前南峪,曾经一贫如洗的穷山村,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已经蜕变成生态新村。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开始探索山区发展之路,经过几十年探索,从最初的“治山造田,打好生存仗,实现由荒变绿”到“林果当家,念好致富经,实现由绿变富”,再到“转型升级,走好生态路,实现由富变美”,走出了发展“沟域经济”三部曲。

  随着“沟域经济”发展,前南峪村围绕果品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做文章,建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抗大陈列馆,开发“红”、“绿”结合特色生态旅游。目前,已形成高效林果业为基础,绿色环保产业为骨干,旅游服务业为桥梁,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格局,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关新闻

  到2020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指标为:

  城乡布局和国土空间得到优化。主体功能区制度全面推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形成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布局。与京津共同构成层级合理的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定位清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中小城市、卫星城镇各具特色、彰显生态,基本建成若干“微中心”。

  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9以上。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细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水源地得到全面保护,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山水林田湖海生态功能得到改善,主要水土流失和风沙区得到全面治理,主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以上,地下水超采区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森林覆盖率达到35%,湿地保护率达到48%。

  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有效运行,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据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整理)

关键词:太行山,生态环境,绿化工程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