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高新区“四创一拓”构筑协同发展高地
近日,在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大厦主楼内,承德创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这是推进管理运营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上板城南郊热电厂,一期两台350MW机组年底前完成建设;在娘娘庙、鹙窝、后窑,3座跨滦河大桥于近期开工建设,建成投运后将有力促进高铁商圈的真正形成。 “种好梧桐树,引得金凤凰”。承德高新区深入实施“四创一拓”工程,创优行政管理环境、创优基础设施环境、创优项目施工环境、创优城市生活环境、拓展工业用地空间,确保让战略投资者愿意合作发展,让战略新兴产业有地落脚,让落地项目能够迅速“生根发芽”。 承德高新区位于承德连接市外“两环十射”公路路网及“一环九射”铁路路网的枢纽,是环绕首都经济圈“一环六射二航五港”交通一体化体系向承德辐射的最佳结合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高新区必须主动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在全力推进与京津高端产业发展对接协作、优势资源双向流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柴山表示。 承德高新区明确了“344”工作思路,即着力做好“三个结合”,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生态优化相结合。立足四大优势,全力打造对接京津四大功能区,即立足区位优势,打造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区;立足基础优势,打造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聚集区;立足创新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承接区;立足体制优势,打造承德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示范区。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承德高新区积极对接,瞄准高端,以一批能够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筑牢产业聚集高地。8月17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承德市政府在京签署合作协议,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和戴尔、浪潮等国内外知名大数据公司将在承德高新区部署建设绿色数据中心,这标志着“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初具雏形,高新区将成为京津冀一个重要的大数据产业节点。 高新区以与中关村开展“三大合作”为契机,以建设“大数据、大环保”两大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区域高端绿色产业基地。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将在该市建设承德分中心,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市场化系统服务平台;“中关村领创空间”项目将把中关村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平台等要素与承德区域优势相结合,为创新创业搭建线上虚拟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服务空间;中关村环保产业园项目有力推进,将建设环保产业技术及产品展示中心及环保产业园;与北京艺皓元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设中关村互联网创意产业园承德分园项目。 据介绍,在承德13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中,高新技术产业位列首位,而在高新区这片占地面积还不到全市总面积1%的区域内,聚集了全市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该高新区内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良机,借助京津的科研力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天大钒业一期设备调试运行;50万吨露露饮料扩能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本特生态公司秸秆直燃高效锅炉得以在全省推广;颈复康中药材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实验室正加快建设;两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作为承德高端产业的聚集区,也是承载老城区中疏功能的新城区,承德高新区始终坚持“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和百姓宜居“双核驱动”,经过23年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已建成以西区、东区、高铁站周边区域三大组团构成的核心区,形成了与周边高速公路、铁路顺畅衔接的便利交通网络,区域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排污、通讯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滦河两岸7.4公里防洪堤、中央湿地公园、 3.6公里滨河大道以及沿岸绿化、亮化等工程,一个青山、绿水、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总投资3亿元的北师大承德附属中小学校,今年9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学校的建成对提升承德高新区基础教育水平,完善承德南部新城城市承载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儿童医院、新城医院、商住小区等项目的建成投用,为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和聚集高端人才创造了良好环境。 同时,承德高新区以创业服务中心为基点,为创新主体培育提供孵化器及加速器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等各种场所和服务。目前,高新区拥有全市50%的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12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0余项。 |
关键词:承德,协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