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人物
行唐县上方乡羊柴村的菜农
采访动机
今年的大白菜丰收了,可买冬储大白菜的人越来越少了,直接导致菜价低销售难,菜农挣不到钱。
昨日上午,记者在行唐县上方乡羊柴村的村口见到了正在忙着收大白菜的菜农霍女士。虽然天气很冷,但是霍女士脸上却是红扑扑的。“从早上7点忙到现在,才装了半车的大白菜,得抓紧了,要不今天忙不完。”霍女士说,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大白菜,上高中的女儿和上初中的儿子的费用都是她种大白菜挣出来的,今年大白菜卖不上价,根本挣不了多少钱。
除了霍女士,忙着收大白菜的还有另外3个村民。“她们是花钱请来帮忙的,4个人装一小卡车也得用3个多小时。”霍女士说,地里湿卡车进不去,还得用电动三轮将大白菜运到路边,先由一个人剥掉老叶,再由一个人削掉菜根,然后传给车上码白菜的收购商。“收购商也是有标准的,不是每一棵白菜都要。”霍女士说,菜心小的不要,稍微烂点的也不要,一卡车装下来,得有10棵白菜过不了关,这些白菜就自己家留着吃了。
霍女士还告诉记者,她种大白菜有七八个年头了,每年种三四亩,今年净菜的收购价是0.14元。“收购价太低了,但是除了能卖给收购商她真不知道还能卖给谁。”霍女士说,今年的大白菜丰收了,长得都不错,但就是卖不上价。
收购商邓海龙来自井陉,他每年都会来收白菜,他说今年收购价比去年低四五分钱,菜农挣不着什么钱。
帮忙收菜的村民蔡女士说,如果气温下降不太快的话,大白菜能长到小雪。如果过了小雪还卖不出去,就只能储藏起来,等到春节再卖。
村民乔文革家的菜地跟霍女士家菜地相邻,老乔一家也正忙着收大白菜。“今年白菜长得好,每棵都得5斤以上,但是却卖不上价。”老乔告诉记者,他已经种了20多年的大白菜了。
老乔有辆大卡车,每年他都会自己拉大白菜去桥西蔬菜批发市场上卖。“收购价太低了,就自己卖。”老乔说,他们家卖的是半毛菜,一斤售价0.25元。今年他们家种了十几亩大白菜,亩产量有一万多斤,目前卖了大概有三万斤。
“家里两个儿子都在家种大白菜,家里的主要收入也是大白菜,今年差点连成本赔进去。”老乔说,今天装上一万多斤的白菜,明天早上一早就要出发去桥西蔬菜批发市场上卖,什么时候卖完就什么时候回家。
“第一车大白菜卖了6天才卖完,第二车大白菜卖了3天。”老乔说,为了节省住宿费用,他和儿子晚上都直接睡在车里,住旅馆的钱都舍不得花。“苦是苦了一些,但是住旅店不仅不挣钱还得自己搭钱。”老乔说。
虽然市场上的卖价比收购价要贵一些,但是老乔坦言,其实也差不了多少钱,光是运费就不少钱呢。
接近中午,记者在路边看到了正在卖大白菜的菜农高香菊,一上午她卖出去了5棵白菜,卖了7块钱。
“从10月份就在这里卖大白菜,卖出去的很少,有时候一天一棵也卖不出去。”高香菊说,她和老伴岁数大了,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一亩多地就是她和老伴种,因为种的太少收购商不来收,她只能在路边卖。“都是附近村子打工的外地人来我这里买,当地的村民连问都不会问。”高香菊说,大白菜还有一半多没卖出去,很愁人。
收购商邓海龙告诉记者,现在储菜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愿意买净菜,而且也就买上两三棵,不会买很多。“冬储菜在井陉卖得还可以,因为那里是山区,几乎没有多少平地种菜。”邓海龙说,市区居民买冬储大白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记者也针对20多位市民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买冬储菜的多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人,就连60年代出生的市民都没有存储大白菜的习惯了。许多70后、80后表示,大白菜都是现买现吃,现在冬天可选的蔬菜种类多了,大白菜已经不再是主角。
对于老乔来说,大白菜就是他们全家的生活保障。20年前,交通运输没有这么发达,市民冬天吃的最多的就是大白菜,那时候老乔靠着种白菜就可以养活一家五口人。然而,现在市民冬天餐桌上的菜品已经十分丰富,储存大白菜的市民也越来越少,老乔却依旧在种大白菜,如今的信息这么通畅,老乔有没有想到改变,尝试种点别的经济作物来增加收入呢?
老乔也曾经想过,但是目前村里没有农民合作社,就算是种了没人推广到时候也是发愁。还有就是,他都种了20多年的大白菜了,经验丰富,能用最小的成本种出品质最好的大白菜。如果突然种别的作物,他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旦种不好家里就断了收入来源,生活就没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