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翟庄村印象——大学、博物馆样样有
在农村有大学、有博物馆,乍听起来很稀奇。黄瓜博物馆和黄瓜种植大学,就根札在中国黄瓜之乡一一馆陶县翟庄村。 这天飘着毛毛细雨,我们走进黄瓜小镇。黄瓜种植大学位于小镇的中心地带,大门两侧挂有“河北工程大学科研实习基地”、“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研发基地”的标牌。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在这里,老师专业传授黄瓜种植知识。它没有毕业证,但发出的是一张张创业证。农民需要,农民喜欢。 大学东侧是“中国黄瓜博物馆”。场馆中央是一位古人牵着马匹的雕像。解说员告诉我们,这是再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雕像。黄瓜,初名胡瓜,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将其改为“黄瓜”。而如今,黄瓜已经是大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在博物馆里,你还可以了解到有关黄瓜的各种知识,有黄瓜的由来、认识、分布、功能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的橱窗里陈列着逼真的黄瓜模型,翠绿得仿佛能掐得出水来。有的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黄瓜美容产品,有面膜、洗面奶、护肤品等。博物馆一角有个圆桌,桌上摆着经过特殊处理的“黄瓜宴”,大大小小十几道菜,道道精美,让人垂涎欲滴。正在播放的有关黄瓜的影像资料,令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从博物馆出来,径直向西,是村史馆。刚进门,便被馆左侧放置的木质织布机吸引住了,被时间侵蚀掉的不太完整的木条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跟随导游,继续向西。走不远,被道路右侧的石盘吸引了,石盘上写着“时光记忆·记得住乡愁”。解说员指着里面被风雨侵蚀已久、墙土剥落严重的老房子说:“这所房子有几十年历史,房顶早已被风雨侵蚀掉了,只剩下四周残缺不全的墙壁。”我们走进观看,由于没有屋顶,屋内长着大大小小几颗槐树。散落地面的树枝、沧桑的木质门窗、锈迹斑斑的铁锁,这些时光记忆让我的思绪回到久远的年代。 往南是一片片曲折相连的竹林,沿石子路,穿行其中,好不惬意。沿路的竹杆上丝瓜藤攀爬着,盛开的黄花伸展出来。偶尔看到一只调皮的小蜜蜂飞进花蕊中,忽而又扑闪着翅膀飞走了,留下花瓣上的一丝丝的颤动。村子里的广播站忽而传来悦耳动听的葫芦丝,空中又不时有飞鸟掠过,这地地道道的乡村气息让人倍感亲切。三五个孩子欢笑着从我身旁跑过,留下一串串清脆悦耳的笑声。前方一个五、六岁模样的男孩指着一根竹竿上的七星瓢虫,呼唤他的同伴前来观赏。一群孩子围上来,男孩捧着由于受到惊吓而蜷缩不动的虫子让大家观看。童心未泯的我们凑上前去一同体验这难得的童趣,竟也感觉无限欢乐。 在这里,不仅有视觉上的盛宴、听觉上的享受,还有舌尖上的美味。 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菜肴让已经习惯城里大鱼大肉的游客有机会品味故乡的味道:“黄瓜食府”独家研制的精美黄瓜宴,“老黄瓜炖菜馆”地地道道的老黄瓜炖菜,“鲜蔬瓜坊”甘冽清爽的鲜榨黄瓜汁,“豆花坊” 手工现做的各种豆制品,还有那独家酿制的黄瓜酒等等,邀上三五个好友,在民风淳朴的乡村的晚上,在黄瓜宴里把酒言欢,享受真正的田园之乐。 大饱眼福、口福后驱车返回,一路上看到数不清的黄瓜大棚和一片 片顶着金灿灿花盘的油葵,似含羞的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小镇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三十年了,但真正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也就近两年的事。目前,这里已是该县最大的村级蔬菜生产批发基地,从这里走出去的黄瓜被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 别了,黄瓜小镇。相信你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关键词:馆陶,大学,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