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生态优先 建设美丽河北
回首“十二五”,这组数据令人欣慰: 今年1-9月,全省平均达标天数142天,其中一级天数23天,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加44天、12天。 今年7月,全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4.6%,比2010年提高7.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占26.9%,比2010年降低6.7%。 截至2014年底,我省森林覆盖率为29.2%,比“十一五”末增长3.2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我省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建设全面铺开。 集中攻坚,向大气污染宣战 【2014年全省煤炭消费首次实现负增长,比2012年净削减2197万吨,今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煤耗比去年同期削减821万吨】 治理环境污染是中央赋予河北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刻不容缓的紧迫工作,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从2013年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50条措施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今年3月《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出台,提出40条措施深入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我省治理大气污染不断出硬招、下重拳。 尽快甩掉大气污染的黑帽子,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燃煤污染,这是我省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年以来,我省集中力量打好控煤歼灭战,加快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拔烟囱”三大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今年9月25日10时,随着一声巨响,保定市满城区抱阳砖厂40余米高的烟囱被拆除。随着当天我省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第三次集中行动的开展,全省2780座实心粘土砖瓦窑基本关停取缔,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一个深刻的改变—— 提起燃煤电厂,许多人就会想到浓烟弥漫、灰尘漫天。而随着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程的推进,燃煤电厂变得越来越清洁。到今年9月底,全省已有291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建成,266项工程正在建设,226项工程处于前期阶段,预计年底前可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这是一个攻坚的见证—— 淘汰建成区燃煤锅炉1603台。 工业污染治理“声声急”。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排放占全省工业排放的比重超过60%,我省启动四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至今已全部完成606个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 重点地区治理“超常规”。根据要求,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市和定州、辛集市被列为重点控制区,执行比一般地区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在“规定动作”之外,我省还有“自选动作”,将邢台、邯郸两市的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参照重点控制城市进行管理。 集中攻坚,共同书写出这一变化:2014年全省煤炭消费首次实现负增长,比2012年净削减2197万吨,今年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煤耗比去年同期削减821万吨。 铁腕执法,形成治污强大合力 【在全国率先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共立案侦办环境污染案件1023起,破获10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46人,打出铁腕治污的“河北品牌”】 6家企业,2047.57万元!今年4月,我省首次开出“按日计罚”环境违法罚单,其中枣强县污水处理厂被处罚金额最高:684.68万元。 接到高额罚单,6家企业负责人真切感受到了环保执法的“钢牙利齿”。环境执法部门动真格了! 多年来,环境执法力度弱,环境违法成本低,导致一些企业违法排污无所顾忌。从今年开始,这种状况得以扭转。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施行,打出了“按日计罚”等一套“组合拳”,让企业不敢任性排污。 “十二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执法监管,铁腕执法成为常态。 我省出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填补了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立法的空白。修编钢铁、水泥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倒逼“排污大户”加快结构调整、改造提升。出台加强打击环境犯罪联合执法工作的意见,形成相关部门参与的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强大合力。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我省在全国率先组建覆盖省市县、共600多人的环保警察队伍。公安、环保部门联手,“利剑斩污”指向全省每个角落,期间全省立案侦办环境污染案件1023起,破获10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46人,打出铁腕治污的“河北品牌”。 治污染,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十二五”期间,我省不断创建新机制,使用新手段。 严格考核责任追究。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治霾压力层层传导,级级明确治污责任。 运用“市场之手”。实施差别化排污费征收政策。推进第三方治理,11个设区市均启动排污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初步构建了“守法激励、违法惩戒”机制。 加强联防联控,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信息通报共享机制和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机制。一系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开创了协同治污新局面。 呵护生态,整体修复“山水林田湖” 【今年截至9月底,已完成造林394.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3.9%。对14条重污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截至6月底完成各类治理项目42项】 金秋十月,秋冬季造林绿化的黄金季节来临,我省各地掀起造林绿化高潮。10月26日,石家庄市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太行山生态涵养区、打造省会生态屏障进入“快车道”。 建设美丽河北,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我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修复,全省上下共谱生态环境治理“进行曲”。 启动绿色河北攻坚工程。邯郸市3年来累计造林2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0%以上。张承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其中张家口实施申冬奥绿化、退化林分改造、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等工程,森林面积每年以10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去年年底,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 青山如黛令人向往。今年截至9月底,全省完成造林394.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3.9%,其中完成环京津百万亩工程造林绿化96.5万亩,是近年来同期完成造林任务最多、进展最快的一年。 矿山“疮疤”重披绿装。全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以来,到9月底共关闭露天矿山414个、停产整治478个。 碧水清流美景可期。今年各地继续对14条重污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截至6月底,投资达到34.1亿元,完成各类治理项目42项。 尽管我省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有进展、有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实现蓝天常见、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我省还需要下大功夫、硬功夫。我们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出一条加快发展与改善生态双赢的路子。 美丽河北,前景可期! |
关键词:生态,美丽河北,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