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最美乡村在这里③:乡村里的"文艺范"
导语:石碾、石磨、碌碡、砘子……村庄里充满着“老家味”;废弃的民宅变成了咖啡屋或别具一格的萨克斯公社;单车爱好者踏着花香骑行在乡间小路……你可以相信这里是河北的乡村吗? 馆陶寿东村成为央视美丽乡村拍摄基地 10月20日,馆陶“粮画小镇”寿东村被央视农业频道授予“中国美丽乡村艺术苑创作基地”、“《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拍摄基地”称号。 去年以来,馆陶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理念,走出了一条“尊重民意、留住乡愁、做强产业、改造提升”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今年国庆节期间,该县开展了特色小镇游活动,14万游客涌入5个特色小镇,带动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 乐亭大黑坨:大钊故里靓丽有方 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 大黑坨村党支部书记张仲华告诉我们,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大黑坨村历届领导班子都充分遵从村民意愿,在规划理念中融入本地文化、建筑风格以及古树、古井等历史符号的乡土风情,在文化传承中建设美丽乡村。 目前,村内3条全长3600米的主街临街墙体外立面已全部改建成与大钊故居风格一致的清末民初样貌,新建改建清末风格民居78户,同时设置了一系列地域及历史人文风格浓郁的街头雕塑、小品,清末民初风情街骨架基本形成。 周窝村:平原村庄跃动美妙音符 “我踏上这条乡村路,弥漫着音乐的清香……”8月25日,在位于武强县周窝村的周窝音乐小镇,悠扬的歌声从麦穗咖啡屋里传出,歌者王玮正在自弹自唱。两年前,他从唐山来到周窝村,成了璐德艺术学校的一名钢琴老师,同时也是这间咖啡屋的歌手。 废弃的民宅变成了咖啡屋或别具一格的萨克斯公社,制作乐器的边角料制成了别具一格的街头小品,墙壁上、街角边到处是以乐器、音乐为主题的符号,就连电线杆也被刷成单簧管的样子,为音乐小镇代言。王玮说,两年的时间,他见证了周窝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到远近闻名的音乐小镇的蝶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跳动着美妙的音符。” 威武屯村:小村庄成了影视拍摄基地 京津冀三地单车爱好者踏着花香骑行在乡间小路,一群城市“白领”甩开膀子精耕“开心农场”——大厂回族自治县陈府镇威武屯村,正以自己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一批批外来者。 走进影视基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北农村的景象立刻呈现眼前:篱笆围起的院墙里鸡鸭争鸣,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挂在屋檐前,磨面的石磨、老式的织布机、支在炕上的饭桌——无论街道、房屋,还是内部摆设,都充满北方乡村民俗味儿。 畅游威武屯,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民俗风——你可以在“都市农场”里亲近绿色、体验农耕;也可以办一场中式婚礼,红盖头、龙凤袍、白龙马、大花轿,传统味道十足;还可以坐上马车,去采摘天然果蔬,或到坑塘边垂钓,享受郊游野趣。 栾城乏马村的城市化生活 栾城区冶河镇乏马村是一座有着一千九百多年历史的村庄,近年来,乏马村以建设“环境整治、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新农村为目标,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街道硬化,文体活动广场、村民中心、村庄绿化、环境美化、饮水管网改造、屋顶平改坡、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电网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惠及民生项目相继完成,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清河县尹才庄:山楂红了 尹才庄位于清河县西北部,是个只有235户、795口人的小村。过去,由于土地沙化,老百姓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收成还不到其他地方的一半,成了全县最贫困的地方。 穷则思变。村里发现这种土质特别适合种植山楂。山楂怎么种?效益怎么样?“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干部”,李俊亭带头种植了10亩,来年秋天一算账:一亩地种植山楂50株,每株产果150斤,每斤市场销售价格按1.2元计算,每亩收益9000元。见效益好,村民放心了,热情高涨了,开始大面积种植山楂,3年时间发展到500余亩。 “山楂产量倒不低,可是品质一般,只能当打浆果卖。再加上市场波动,结果农民丰产不丰收。”李俊亭找到镇政府,他带领村里28家种植大户加入合作社。这下尹才庄的山楂翻了身,从打浆果变成了一等品,每斤卖到1.3元,赶上好行市能卖到2元以上。 山楂红了,百姓富了,环境也好了。 河北蔚县推广种植万寿菊获丰收 9月18日,村民在河北省蔚县北堡村采摘成熟的万寿菊。目前,河北省蔚县在暖泉镇、南杨庄乡、南岭庄乡等8个乡镇24个村广泛推广种植的经济作物万寿菊进入采摘期,万寿菊经初加工后,将远销意大利、美国等市场。(据中新网、河北日报、长城网整理) |
关键词:美丽河北,新农村,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