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英两国坚实的“利益共同体”
莎翁一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让万千民众铭记在心。或正是出于习近平主席对莎翁的喜爱,中英两国元首在互送礼物的环节中,英国女王送给习近平主席的礼物恰恰是一本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谈及莎士比亚及其作品,他日前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则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另外一句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What's past is prologue”,这无疑是借莎翁之笔精准地阐述了我们对几百年来中英关系新的历史观照。抛开几百年前那次因为船坚炮利造成的不愉快,暂时让二战期间中英共同反对法西斯的热忱冷却,单单从最近十年这个“过去”看,中英交往的成绩单可以用成果斐然来形容。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发行人民币国债以及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除香港外最大的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是吸引中国留学生和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欧盟国家。这一系列的“第一次”和“第一个”,成就了中英之间长期以来颇为温存的“蜜月期”。 近年来,卡梅伦政府一直致力于“再工业化”和改造升级基础设施,亟需中国的高铁、核电等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及建设速度快、建设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鉴于中欧之间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开始以人民币结算,作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中心之一,英国极其重视承接人民币的海外拓展业务,正努力成为人民币在欧洲的离岸中心;此外,中英在旅游、教育、科研、卫生、环保、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足球为代表的体育等诸领域已有相当扎实的合作基础。一个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经历工业化的国家;一个是是老牌的发达国家,一个则是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一个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一个则是迅猛崛起的新晋大国;一个在大西洋的东岸,一个则在太平洋的西岸……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英双方无疑拥有着众多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与国际社会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利益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就在去年访欧时,习近平主席已多次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欧洲国家应当共同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近年来,英国卡梅伦政府理性对待正在崛起的中国,也展示出与中国一道发展的强烈意愿。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中英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都相互影响。在这样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站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起点,中英两国携手,恰逢其时。 历史,总是在直面问题中才会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打造利益共同体,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 今年,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迈进第二个10年。中英两国,既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也不存在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加之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存在诸多利益汇合点,尤其在中国正在制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历史节点,中国发展无疑会给中英互利合作提供更多机遇。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舆论调查显示,在英国,无论是经济精英还是政治精英都非常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世界变化趋势,在经营英美特殊关系和欧洲这两个重点的基础上,中国已确定是英国面对未来更加广阔、多元世界的一枚重要棋子。有了这样的共识,也无怪乎英国的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坚定地说,“英国要努力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就”了中国的和平崛起,而中国的和平崛起也给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和市场。当前,英国政府制定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长期规划,这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设立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制造2025”规划等有较多合作契合点。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经济的疲软和局部的政局紧张不会成为当前世界的主流。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我们期待中英两国进一步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助推世界经济政治大格局的转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谱写中英黄金时代的“序章”、打造中英两国坚实的“利益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
关键词:中英,利益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