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用创新思维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来源:长城网 作者: 2015-09-25 09:30: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9月24日讯(张建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近年来,武安市坚持教育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在义务教育发展上创新实施了“六化两改三确保”均衡发展模式。“六化”就是校舍建设标准化、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交流制度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机会均等化;“两改”就是改造薄弱学校、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三确保”就是确保贫困生不失学、确保学困生不流失、确保农民工子女同城同待遇。通过创新机制统筹,多措并举推进,全市形成了规范有序、均衡协调、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初步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推行“以城带乡、强弱联盟”,解决城乡整体办学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促进教育均衡,农村是短板,硬件是基础,教学水平是核心。一是硬件建设标准化。连续四年实施了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功能教室改造、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装备和桌凳更新升级、教学点帮扶改造五大工程。四年来,新改扩建标准化学校28所,每年至少5所。投资4800万元,对146所学校功能教室改造升级,全市中小学包括教学点按标准全部配套建设了功能教室。投资1.92亿元,实施“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装备和桌凳更新升级工程”,装备科学活动室40个、科技探究室33个,微格教室32个,“智慧教室”200套,电子白板、互动一体机1380台,微机总量达到1.8万台,更新桌凳5万多套。二是结对帮扶长效化。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武安市打破城乡、县域界限,积极开展强校帮扶弱校行动,出台了《农村薄弱校帮扶实施意见》,以城带乡、以大帮小,两年抽选30所较大规模学校,分批对178所农村教学点和薄弱校对口帮扶,从资金、师资、教研和管理等方面整体帮扶,教学点和薄弱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比如城区西苑、富强等小学帮扶西营井、崇义等学校。今年又实施了城乡小学“结对帮扶,捆绑考核”,12所城区小学与农村中心小学开展“一对一”帮扶。三是校际联盟网络化。积极开展网络盟校建设,依托“武安教育云平台”、网络教研交流平台、优质学科资源中心等,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网络平台,师生可以突破时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如深山区的管陶小学学生可通过网络实时观看富强小学教师授课,孩子们不出大山,就能与城区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名师讲课。同时,积极开展“强强联合”,“走出去”与邯郸等地名校联盟。目前,全市已有74所学校与外地名校结成联盟校。四是农村中学代管制。农村“进城热”,初中是重点。武安市通过实施农村初中托管制,整体提升农村初中办学水平,缓解了“进城热”问题。依托较大规模直属初中,对农村薄弱初中进行托管,全面管理,捆绑考核。比如,由市六中托管马庄中学、市十一中托管徘徊中学、冶陶中学等。强校托管弱校,使农村初中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生源逐步开始回流。

  二、推行“组团支教、定期交流”,解决农村教师数量、能力不足的问题。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高、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队伍,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保障。对此,武安市建立了四项机制,着力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和提升师资水平。一是建立人才长效补充机制。优先补充紧缺学科教师,设立农村定岗教师,定向招聘,重点充实农村师资。2010年以来,共招录教师747人,其中589人分配到农村。每年,市财政划拨专项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教育干部教师全员培训。二是实施组团式支教和定期交流。针对传统支教下不去、呆不住的问题,2010年创新实施了“组团式支教”,从超编单位选派10名左右教师,均衡编组,涉及全学科,明确一名副校级干部带队,校对校支教。四年共选派895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有效解决了全国支教低效难题。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和持续报道,河北省原副省长龙庄伟给予高度评价,经验在全省推广。今年,启动全市教师校长交流,实行“县管校用”,城乡交流,三年一期,变学校人为系统人,交流校长教师355人。三是提高教师待遇。在职称评定、评优评模、绩效工资上,优先向农村倾斜。按照每月50元到150元的标准,分地域设置农村教师补贴。教学点教师,按照单师校每人每月100元、双师校每人每月50元,给予补助,鼓励教师扎根山区。在四中、七中等农村学校新建了教师周转宿舍,放宽教师申请城区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帮助2000多名教师解决了住房难题。四是奖励重用“三名”教师启动实施了“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两年一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隆重表彰,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目前,共评选三届“三名人员”603人。并通过“三名”评选,发现人才,先后有一批“三名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如首届名师野便霞,由一所农村小学教务处主任,直接提拔为兰村小学校长;首届名师郝梅,由教学点校长,提拔为中心校副校长,今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师节前,郝梅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代表在全省教师节座谈会上发言。首届名师胡潇,原为一名农村学校教师,被破格提拔为东关小学校长,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和干劲。启动实施了“感动武安教育人物”评选活动,评选两届感动教育人物25名,邵丽萍被评为邯郸市焦裕禄式校长;张海方事迹在《中国教育报》整版刊载;臧大汉、龙改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报道。

  三、推行“扶贫济困、对口救助”,解决适龄学生“因困辍学”、上不起学问题

  武安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仍有约7.8万人的贫困人口。如何解决好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武安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为此,针对贫困家庭子女、“三类”儿童等特殊群体,该市建立健全了“全面覆盖、不留盲区”的公平教育机制,坚持“财政为主,社会为辅”,构建起“十五年、一条龙”的贫困生救助体系。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助学政策,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给予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四年来,财政投入3041万元,资助5万多人次。二是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助学,先后成立了海平、磁二等12家社会助学基金,对中小学贫困生进行救助。五年来,先后出资526万元,帮助1397名学生实现了大学梦。三是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建立完善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启动校车全覆盖工程,投资500万元,首批16辆校车投入使用。坚持同城同待遇,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平等接受教育。四是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规划、同发展,加大特殊教育投入,满足不同特殊儿童的需求,武安特校被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四、推行“三位一体,联合办学”,解决城区学校“择校热”难题

  武安作为一座正在发展中的新兴中等城市,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和城区人口的增加,原来的城区中小学容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再加上学校与学校之间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等资源不均衡,择校热问题尤为突出。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该市按照“老城区优化扩容、新城区同步建设”的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推进城区学校新建、改建工程,不断提高承载力。近年来,先后投资1.2亿元组建了二中分校,新改扩建了中山小学、光明小学、白鹤小学、南关小学和东关小学。今年又启动了西苑中学、城西小学新建,新华小学扩建工程。在教育质量提升上,为从根本上“缓解老牌校大班额,促进新建校快成长”,武安市探索推行了“三位一体”集团化办学模式,即在划定区片内,由一所老牌强校牵头,带动新建校、薄弱校同步发展。比如在城区北部,由名校富强小学与原街道小学白鹤小学、古楼小学“三位一体”,一个班长三套人马,在师资、教研等方面统一管理,教师按比例向新校倾斜、学生按就近入学原则有序分流,“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学生愉快分流、家长愉快接受,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创新,均衡,优质,农村,学校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