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会议:青年学者给国企改革打分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5-09-22 07:5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莫干山会议:青年学者给国企改革打分

“紧扣时代的脉搏,让改革精神薪火相传。”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8天后,莫干山的竹林里再次传来激辩声。

9月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学者、官员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参加第四届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5),他们聚焦的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混合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下午3时多,7位嘉宾“一”字排开坐在台上。没有主旨演讲,也没有媒体上常见的熟面孔。这次莫干山会议的话筒实实在在交到了中青年学者的手里。

“今年会议除了几位非常令人尊敬的学长,基本上没有明星经济学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理事长刘建兴说,去年的莫干山会议上,有位青年学者曾大声喊出,“把位子让出来吧,让给我们!”为此,今年他们专门调整了会议的方式。

“今年的论坛比以往更具青年色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名誉理事长曹文炼说,“我们想回归到45岁以下中青年代表为主体的论坛。我也过了45岁,现在是作为特邀代表参会的。”

虽然没有明星学者“坐镇”,但会议一如既往地激烈尖锐。论坛一开始就是辩论环节,主持人的问题“单刀直入”,“请各位给开展3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打一个分数,再对给出的分数进行简单的评述。”

“75分、80分、70分……”嘉宾们一一打出了分数。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副主任许惠龙在主持人的追问下给国企监管打了68分。

他认为,从1992年至今,形成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发展的大基调,这是比较成功的。但在此基调下,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监管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化。“从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角度来看,我觉得打68分是比较客观的”。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则给出了80分,这也是台上嘉宾给出的最高分。他表示,之所以要扣掉20分,是因为上一轮国企改革导致的失业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36岁的梁海明为参加此次会议准备了近4000字的发言稿,其中第二条就提到国企“退出”是否会引发失业的问题。他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到国企退出问题,但没有详细说明。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失业问题比较敏感,但梁海明觉得,“莫干山会议的精神不就是把别人不敢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吗?我不怕大家意见不同。”他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被大家关注和讨论,才能推动改革。

在怡安翰威特咨询全球合伙人陈果看来,青年的特征就是探讨问题没有那么多思想禁区。第一次参加莫干山会议的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博士王洪涛则感慨,“这是一场青年的头脑风暴,是一场高质量的学者对话。”

莫干山会议一直强调“以文会友”,先挑选出优秀论文,再请论文作者参会。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代表就是从全国1300多篇论文的作者当中选出来的。那次会议也被认为是中青年学者在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集体发声。

为了更好地碰撞思想,为了更接地气,此次主办方改变了参会代表产生的方式,论文不再是“硬杠杠”,而是注重从微信群、朋友圈中挑选学者中的意见领袖。

去年莫干山会议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发起注册了“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曹文炼说,经济学者的研究要更具有前瞻性,研究改革遇到的问题、可选择的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落实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这也是当年莫干山会议的传统。“我们不是空洞的理论争论,而是寻找可操作性的政策方案和实现路径。”

“希望这次会议能形成若干有价值的建议,能够在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企业改革的研究史上,留下有影响的一页。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架构顶层设计,更需要找准时点路径,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上下联动,理论家与实践家相互交流,共同推动的结果。”刘建兴表示。

关键词:莫干山,会议,国企改革,改革精神,分数,国有企业改革,国际合作中心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