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东风渐次开――新疆兵团职工尤良英和她的维吾尔族弟弟麦麦提的故事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2015-09-17 14:38: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下周六开始,中秋、国庆假期将接踵而至。也许你还没考虑好会...

薪 传

来自兵团的先进生产力,通过麦麦提这个样本,展开它强力的示范效应

今年9月2日,尤良英又一次来到麦麦提家。这是10年来,她第十七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而来,她说,“我这是‘回娘家’。”

10年间“娘家”的变化,让尤良英感到欣慰,甚至有那么一点骄傲。前两年新盖的五间砖瓦房里,已有了浓浓的现代气息,基本的家用电器都齐全了。300米开外,她第一次来时见到的“篱笆房”也已不见,另一座崭新的房子刚刚落成。

尽管过程有些艰辛,但尤良英当初许下的誓言,如今正慢慢变成现实。邻居们也都很诧异,这个说话大嗓门、永远笑哈哈的尤良英,到底有什么魔法,让麦麦提像变了一个人?

出村一里地,喀和铁路边上,便是麦麦提家的12亩枣园。这是2011年一开春,尤良英和丈夫带着5万块钱帮麦麦提建起来的。

初秋时节,微微泛红的俊枣挂满矮壮的枝头,尤良英指着那些修剪有型的枣树,有些得意地说:“一看就是兵团的‘三五九’技术。”

所谓“三五九”技术,是兵团研发的俊枣整形修剪技术。这一从无数实验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光照和通风,从而保证高产量。

尤良英甚至在一棵灰枣树上看到了“四胞胎”技术,即一个枣柄上坐了4颗枣子,且大小均匀。这可是尤良英的“独门绝技”。

52岁的麦麦提阿卜杜拉?马木提是村里的果树嫁接能手,但他也承认,还是麦麦提的枣园产量最高。“我只是懂嫁接,他是全程管理,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10年间,麦麦提就像一个使者,他候鸟般穿梭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两端,带回学到手的技术和理念,并无偿传授给身边的乡亲,如今已成为村里公认的技术能手。

只有麦麦提心里清楚,自己懂的这些技术,可都是姐姐下“血本”教出来的。

从2007年开始,麦麦提便不再只是简单打工,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兵团先进的棉花田管技术。尤良英也放手让他替自己管地,从犁地、定苗到打顶、施肥、喷药,一整套技术都手把手地教。只有一点讲不通――打顶。

所谓打顶,就是将棉花掐头,控制植株生长,使营养能专供棉桃。在麦麦提的老家,棉花是不打顶的,棉株疯长得比人还高。他觉得打顶就是浪费力气,而且自然地认为“把头都掐走了,棉花怎么长得好!”

也不是不干,只是乱干一气,打顶讲究“一叶一心”,他一掐就是一大截。尤良英好气好笑又心疼,就想了个办法:打赌。尤良英在自家地里来了次对比实验:划出一块地,100株棉花不打顶,另100株打顶,看谁的产量高。结果无悬念,没打顶的少收了近300克。

麦麦提服了,开始给自家的棉花打顶。2008年当年,他的棉花亩产就提高到280公斤,2009年更达到320公斤。而他的邻居,同期亩产最多的也就180公斤。

自然地,打顶技术在村里也普及开来。不仅打顶,从选种到打药、施肥,很多邻居都跟着麦麦提来,如今村里棉花亩产已普遍达到300公斤左右。

种枣就更讲技术了。粗放管理和科学管理间,产出能差出三四倍去。修剪、抹芽、扩冠、整枝、环割……同样的,每一项技术尤良英都不厌其烦地教,有时候还不计成本,比如修枝。

修枝就是造型,是保证产量的关键。麦麦提一开始找不到感觉,一剪刀下去,把该留的次枝剪掉了,再来几剪刀,一棵树就七零八落了。麦麦提一练就是几个月,剪坏了不少树,直到学个八九不离十。尤良英的丈夫心疼枣树,她就做思想工作,“不练他咋能学会,学不会他咋能致富?既然帮了就帮到底吧,这点损失咱还是能承受的!”

于是茫茫沙漠另一端又一次见证了技术的神奇,麦麦提种枣不是村里最早的,产量却是最高的,亩产300―500公斤,而邻居连100公斤都不到。

来自兵团的先进生产力,就这样通过麦麦提这个样本,展开它强力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麦麦,尤良英,打顶,棉株,三五九,亩产,四胞胎,娘家,植株生长,枣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