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将给金融业带来什么?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2015-09-16 14:35: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深入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在《指导意见》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这就是说,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国企改革路径,将遵循其他相关规定执行。有人一定会疑惑,这是否意味着《指导意见》与金融改革发展无关呢?非也。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国企改革向来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牵涉面甚广。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将给金融业改革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首先,深化国企改革将进一步促进金融改革的推进。本次《指导意见》是国企改革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在混合所有制、考核方式、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对于深化金融领域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有分析认为,金融业国企改革大幕将随之开启。

实际上,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进一步深化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的任务愈加紧迫。此前10年,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经过财务重组、注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改上市等一系列改革,获得涅槃重生,目前4家大型银行全部跻身世界前十大银行之列。而今,新一轮银行业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今年6月份,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意,这个方案包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塑造未来盈利增长模式等,目前交行针对上述方案共细化了20个项目。这意味着深化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同时,随着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政策性银行也迎来改革高潮。今年4月份,3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开行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进出口银行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农发行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央行行长周小川对此表示,资本约束是约束机制的核心,也是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深化国企改革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要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未来的国企将给银行业、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方面,增强国企活力和市场化特征,可以盘活信贷结构,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近几年来,部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比较突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软预算国企和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造成对中小企业、创新性企业的资金“挤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清理退出一批国有企业,对“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加大处置力度等举措,将盘活大量信贷存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等举措,将给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机遇,不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

再次,深化国企改革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既取决于政策制定,也取决于政策传导,既取决于中央银行,也取决于经济主体。渠道传导通畅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主体对经济信号能够作出灵敏反应。当前,部分国企存在的软约束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被认为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深化国企改革,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助于硬化预算约束,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并为我国货币政策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逐渐转型创造条件。

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后续相关配套措施也会陆续公布,这将给金融国企改革、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完善宏观调控等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金融业改革发展正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关键词:国企改革,改革发展,指导意见,货币政策,僵尸,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性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