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体污染严重 推进治理迫在眉睫
前两年一次下乡调研,看到广袤田野沟渠纵横,但条条沟渠都变“黑”了,在碧蓝的天空映衬下格外扎眼。一条条“黑沟”在车窗闪过,脑海里的印记却迟迟抹不掉。随后每一次去乡镇调研,我都会格外关注村内外的溪流沟渠,发现蓝天下的“黑水”绝不是个例。 2015年3月我又注意到这样一条新闻:在福建泉州惠安县螺阳镇锦里村后坊旧桥处,50多头死猪被发现抛于桥下的林辋溪中,造成附近水体污染,恶臭扑鼻。这深深地触动了我。印象中“城中到处小河沟,垂柳人家夹岸幽”的田园美景竟变成这样,我感觉到了心痛,也顿时油然而生了一份沉重的责任感。 近些年,社会舆论大多聚焦国内大中城市的雾霾和环境事故,把污染治理的重点放在了工业集中和人口稠密的城市, 而忽略了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大量的工业废物、生活废物、畜禽养殖排放废物和农村面源污染等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其中水体污染在农村环境污染中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我开始了一系列的调研。 有次去一个沿河而建的乡村,河边坐落着一家大型养猪场,建有几排猪舍,每排猪舍都养猪百头,猪舍边设有排污管道,这些管道收集的猪粪水,直接排进旁边一个大池塘。池塘大约有100多平方米,黑臭的猪粪水已经将池塘灌得满满当当,表面还结了一层厚厚的“粪壳”,“壮观”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养猪场的老板说,这家养猪场已经营多年,猪粪水一直排在这个池塘内,并没有进行处理,这里其他小规模的养猪场甚至没有建收集粪水的池塘,都是直接排进附近的河流。 综合调研成果,我认为影响农村水环境主要有五个方面因素。一是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很多农民没有生活垃圾和废水集中处理的意识,村里的管理也不完备,乱丢乱扔现象十分普遍;二是农业种植污染,这其中化肥和农药是主要的污染源;三是中小型乡镇企业非法排放。由于乡镇企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等原因,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四是集约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近些年农村畜禽养殖业规模逐渐扩大,由此带来了每年数千万吨的畜禽类粪便废弃物和畜禽宰杀废水,而其中大部分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五是农村水处理设施短缺。除了部分靠近城市、经济发达的农村,其他几乎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大多是利用自然沟渠搭设简易的排污管道,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自然水体。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其中,提出“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今年4月,国务院又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治理。这表明农村水污染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暂时没有具体的措施出台。 为此,我建议:一是加大舆论宣传,加强乡镇政府和农民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二是统筹乡镇企业规划。将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便于污水的集中处理。三是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先进的施肥技术,避免化学肥料流失。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污染水源。四是加强养殖污染物处理。合理布局, 使畜禽养殖场地远离居民区和居民水源地。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牲畜粪尿及冲洗废水妥善处理达标后才允许外排。对畜禽排泄物进行循环利用,朝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五是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工程建设, 使污水和废弃物有效处理, 切断水体污染源。必要时,也可引进民间资本投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 潘 跃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6日 20 版) |
关键词:水体污染,农村环境保护,中央一号文件,冲洗废水,畜禽排泄物,农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