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严守生态红线
原标题:专家呼吁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严守生态红线 法制网记者王开广 目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但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实现绿色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仍需要长期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是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为此,应该从制度、政策、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切实提高生态治理水平。 这是记者从近期发布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5)》(下称“报告”)中获悉的,报告由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 报告认为,西部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其生态环境关系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安全。然而西部地区又多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其经济社会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其间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化与经济发展并存?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看来,西部地区属于资源富集地区,各类资源十分丰富,同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未来命运。为此,西部地区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规划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生态治理水平。 方兰建议,要严格保护西部地区现有生态资源,严守生态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划定生态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分功能、分区域、分重点进行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经济建设。按照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均衡的原则,将绿色化的理念融入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当中。适度开发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严格保护森林、草原、湿地,划定开发限度,控制建设强度,加大保护力度,促进生产空间清洁高效、生活空间整洁宜居、生态空间山川秀美。 报告指出,西部地区应以新《环保法》等为依据,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江河源头区域和绿洲的保护,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加强监管。无论是废气污染物治理,还是废水污染物治理,首先都要明确管理对象以及污染控制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放标准,并定时根据监测的生态环境最新状况进行动态调整,以此为标准依法加强监管。 对于资源丰富、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方兰提出,要严格控制矿山企业注册和项目审批,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立矿业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要切实做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促进生态恢复。 (来源:法制日报) |
关键词:报告,生态功能区,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废气污染物,生态屏障,生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