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新疆哈萨克族绣娘的国内外订单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12日电(田栋 程勇)在山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有一位身材瘦小的哈萨克族下岗女工,带领各族妇女发展刺绣手艺,帮牧民增收致富,她就是绣娘塞开尔·胡山。从传统钩针刺绣到现在全自动化机绣,从四处奔波销售刺绣产品到现在国内外订单不断,46岁的赛开尔·胡山用23年时间将家乡民族刺绣产品销售到了国内外。 木垒哈萨克绣娘们在传承原有哈萨克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加入时尚、精细的刺绣技艺,以热门的风景、人物图案等为素材,使当地的刺绣产品从原来的家庭实用类向收藏观赏类发展。而将哈萨克刺绣的针法与苏绣相融合,创造出的独具木垒地域与民族特色的绣法叫“胡杨绣” 工艺技术与作品意境的创新也让胡杨绣产品的价格随之上涨,刺绣同样一块作品,过去只能卖到几十元到几百元,现在可卖到几万元,如作品《哈萨克族百名民族英雄人物图》2011年竞拍到3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 近年来,木垒县加快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发展步伐,已有6000名哈萨克族绣娘助力刺绣文化产业,当地也把哈萨克民族刺绣业定为木垒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哈萨克刺绣之都。 在木垒县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里,记者见到了个头不高,身材瘦小的赛开尔·胡山,她正在公司忙着指导绣娘们进行刺绣作业。 宽敞明亮的厂房内,300多位绣娘娴熟地操作着刺绣机,一块块精美的彩色绣花图案很快跃然眼前。厂房产品展示区里,琳琅满目的精美刺绣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大到地毯、花毡,小到挎包、钱包,品种琳琅满目,花样丰富多彩。 赛开尔·胡山告诉记者,少数民族妇女祖祖辈辈都有刺绣的习惯,但刺绣作品仅供自己家庭使用。如今,通过她带动,已经有5000多名各族妇女以刺绣为职业,她们中绝大多数还持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绣娘薛娟已经从事胡杨绣近三年,一开始的每月1000多元工资,随着技术的日益娴熟,到现在每月已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刺绣的作品更是受到客户的亲睐,经常是一幅作品刚完成就被客户订走。 2006年,在当地政府鼓励支持下,赛开尔·胡山注册了自己的刺绣公司,从开始的小作坊到现在的公司,从当初30多人到现在的300多人。如今,公司已有大小型绣花机300多台,绣娘300多人,产品也从疆内远销到国内外。2014年,公司毛收入达到了500多万元。 赛开尔充满信心地说,她的愿望就是开一个民族特色服装厂,希望将哈萨克民族特色和现代时尚有机结合起来。 在赛开尔·胡山办公室的墙上,一直悬挂着一个陀螺型的用具,赛开尔·胡山说那是她年轻时候纺线用的器具,叫乌热久克,也是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手工刺绣纺线的主要器具。 作为木垒县哈萨克族传统手工刺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已将这门民族工艺传承给20岁的儿子巴合道列提。巴合道列提说:“我从小经常看妈妈刺绣,就挺喜欢的,因为它融入了我们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我决心要传承下去。”(完) |
关键词:娘们,尔·胡山,刺绣机,作品,花毡,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哈萨克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