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月入千元以下幸福感并不低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 通讯员/丁艳华)挣的钱越多越幸福?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5年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显示,月收入5万元以上居民的各项幸福感指标及总体幸福感分值确实都是最高的。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幸福感第二高的却是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而处在两者之间的居民的各项幸福感指标分值差异并不显著。 据介绍,在本次蓝皮书披露的“2014年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研究报告”中,纳入幸福感的一级评价指标包含7项,分别是个人发展、生活质量、政府服务、社会环境、社会公平、精神生活、生态环境。调研以广州市居民为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共发放问卷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51份,回收率达92.9%。 男性幸福感整体高于女性 调查显示,2014年的7项指标及总体幸福感分数均显著高于2013年,其中政府服务、生态环境的增幅最大,其次为社会公平、社会环境。报告认为,无论在2013年还是在2014年,广州市居民对精神生活(人际社交、家庭和谐、文化娱乐、城市文化)的满意度均高于其他幸福感指标。相比起2013年各项指标之间较大的分数差异,2014年的差异较小,这意味着2014年基本实现了各项工作的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在7项幸福感指标中,按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社会公平、个人发展、政府服务、生活质量、社会环境,不过,各项指标分数间的差距不大,分值均在3.7—3.8之间,处于中高水平。报告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与之相关的政策颁布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居民的满意度较高,但目前尚未达到“很满意”的标准,有待于后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调查显示,男性居民与女性居民在生态环境指标的评分上持平,但在生活质量、社会环境、个人发展、社会公平、政府服务、精神生活6项幸福感指标上,男性居民的评分高于女性居民。换言之,广州市的男性居民在绝大多数指标上的满意度高于女性居民,因此,比起女性居民,男性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更高。 报告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大城市中的女性居民不仅要兼顾家庭,还要考虑个人发展有关,多重的压力使得女性居民的幸福感偏低。 硕士精神生活幸福感最低 调查还显示,在生活质量、社会环境、个人发展、生态环境、精神生活5项指标以及总体幸福感上,不同教育程度的居民的分值存在显著差异:博士学历居民在各项幸福感指标上的分值均最高,本结果支持了高学历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更高;硕士学历居民在个人发展、精神生活上的分值最低,这可能是因为硕士学历居民在个人发展、精神生活上的要求偏高,但当前社会给予的机会和平台低于其期望值;本科学历居民在生活质量上的分值最低,表明本科学历居民对于当前的基本生活状况不甚满意;因大专学历居民受到学历的限制,在生活、工作上受到的待遇往往较为尴尬,故其在社会环境上的分值最低。 低收入居民更安于现状 经济收入的高低,对幸福感的高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调查显示,月收入5万元以上居民的各项幸福感指标及总体幸福感分值均最高,其次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而处在两者之间的居民的各项幸福感指标分值差异并不显著。 报告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对于低收入的居民而言,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另一种生活状态,更能安于现状;而处在中等收入的居民,他们一方面能够了解到高收入居民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达到如高收入居民般的生活状态,这种不平衡与落实导致了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偏低。 |
关键词:幸福感,分值,个人发展,本科学历,分数,广州大学,整群抽样,大专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