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岗巴边防营:请祖国放心 海拔4810有我!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岗巴边防营,是全军驻地海拔最高的建制营。一个“最”字,不知蕴含着多少悲壮: 上世纪60年代,上级为营里编制骡马,承担运输重任,可它们还没运送一针一线就先后倒下;70年代,上级又配备运输用的牦牛,而这些“高原猛士”不久也非死即残;80年代,高原型解放牌汽车开到营区,严冬未完就趴窝…… 有人说,在岗巴,躺着也是奉献!而一代代“岗巴营”官兵,却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生命禁区书写下光辉的“营史”: 戍边54载,每年组织180余次武装巡逻;近3年来,创新37项训法战法,在上级比武中夺得11个冠军;所属5个党支部个个被评为先进,3个单位被授予荣誉称号…… 今天的岗巴营区,院落里红柳叠翠,温室中菜绿果香。数十年来,为了实现绿染边陲梦想,一代代“岗巴营”官兵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塔克逊边防连老兵钟泽顺归队时专程带来耐寒树种,在营区播种。一天夜里,暴雪突袭,钟泽顺抱着被子冲出宿舍,为树苗遮风挡雪……最终,受他呵护的小树活了下来,其余的被雪埋葬。 官兵们不甘心,搭起了岗巴第一代“温室”,把袖珍蔬菜装在罐头盒里,像母亲呵护婴儿一样精心培育。可这些出生在盒里的小生命常常夭折。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第一株红柳、第一颗白菜、第一个西瓜……在一代代官兵的努力下,千万年长不了树、种不活菜的岗巴,渐渐披上了绿衣。 在岗巴,因为极苦至寒,官兵们饲养的家畜常被冻死。一个隆冬的夜里,狂风乍起,饲养员张兵起床冲进猪舍就将猪仔抱回宿舍,用自己的体温给它取暖。 来队探亲的妻子胡婷春盯着床上的猪仔,委屈得眼里全是泪水。张兵安慰妻子说:“你看战士们那么辛苦,总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吃好一点。这好不容易才活下来的猪仔,不能就这么被冻死呀!” 张兵的敬业与爱心打动了妻子,她不仅深深爱上这个男人,而且当起了丈夫的贤内助。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这首老歌,是一代代与天斗、与地斗的岗巴官兵最爱哼唱的歌曲。54年来,“岗巴营”相继盖起40多座保暖房,搭起3万多平方米蔬菜大棚,筑起十多公里防御工事,还建起了配套规范的射击场、投弹场和战术训练场。 “尽忠即是尽孝,爱国便是爱家” 戍守岗巴,总有别样的辛酸。 教导员何正海说,岗巴军人的孩子不是一天天长大的,而是一年年长大的;岗巴军人的父母不是一天天变老的,而是一年年变老的。 戍守岗巴的官兵,有的一年甚至几年都回不了家乡,只能把思念藏在心底。 前任教导员唐会明被家人称为“负心汉”:妻子来队探亲,他没接送过一次;妻子随军5年,他没在家过一个团圆年;妻子生病住院三次动手术,他没照料过一天……当他终于休假回家,孩子却怎么也不肯喊“爸爸”。 谭晓华任四连指导员时,有两年多时间没能回家。那年,面临走留进退,谭晓华觉得欠家庭太多,想着退伍回乡弥补亲情。可当他听到组织需要时,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 在岗巴,总能听到这样抉择两难的故事。 班长徐国江在岗巴坚守12年,家中老人无人照顾,家人劝他离开部队,他却说:“国门总要有人守,边防总得有人去站岗。” 上士颜红林在岗巴戍守8年,患上糖尿病、心脏肥大等多种疾病,被迫脱下军装。可他无怨无悔:“我永远都是岗巴兵,只要祖国需要,我的孩子还来岗巴站岗!” 每当听到父母病重、妻子临产,每次听到爱人唠叨、孩儿呼唤,岗巴军人会有些许犹豫。然而,尽管心中再挣扎、眼角有再多不舍,他们又总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 营长胡广军,有多次调离边防的机会,却始终选择坚守。不久前,他晋升为副团职干部,却依然舍不得离开岗巴,向组织申请任代营长,再次留了下来。 近10年来,“岗巴营”有30多名官兵主动放弃到低海拔地区工作的机会,有7名战士在读完军校后又主动申请回到岗巴。 问及原因,岗巴军人的回答是:“有国才有家,尽忠即是尽孝,爱国便是爱家。” |
关键词:岗巴边防营,西藏军区,雪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