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时政要闻

交通、生态、产业三重点集中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新局面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庞超 2015-09-07 10:37: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位于曹妃甸区的首钢京唐公司全貌。王明江/摄(本报资料片)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绘就三地协同发展的路线图。《规划纲要》提出,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谋定大思路,走出新路子。年底前,力争张唐铁路建成、保津铁路通车,新建350公里高速公路,推进交通一体化,河北力度大、进展快。8月21日首钢京唐二期开工,明年年底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投产,承接产业转移,河北声声急、步伐稳。“十一”前关停2780座实心粘土砖瓦窑,年底前淘汰3224台10蒸吨以下小锅炉,做好生态环保,河北不畏难、多加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年多来,按照中央要求,全省正努力实现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强力推进交通一体化——消除“断头路”、“瓶颈路”,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

  清晨5时起床赶到保定客运中心站,坐上第一班开往天津的汽车,这成了保定人张海川每个周日雷打不动的习惯。家在保定,工作在天津,这条常走的上班路,却让张海川有些烦恼——从保定到天津,直线距离不过160公里,但每次坐客车,都得用上近3个小时。

  这几天,一条消息让张海川兴奋不已。保津铁路年内要通车,届时25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40分钟就能载着他从天津赶回家。“忙完一天工作,回家看看孩子,不再是梦想。”张海川说。

  张海川期待保津铁路早日通车,见证着河北人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美丽畅想。过去,翻开交通图可以明显看到,河北是“短板”。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三地间路网以北京为中心,形成“条条大路过北京”格局,首都因此承担大量过境运输。

  《规划纲要》将河北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更离不开交通一体化。去年至今,我省先后8次与京津对接,共绘“一张图”规划。从去年到今年6月,投入1241.9亿元对接京津,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年底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6238公里。

  如今,河北正按照《规划纲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建立统一开放区域运输市场格局等重点工作,加速推进交通一体化。

  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瓶颈路”。一年多来,我省打通京昆高速河北段等5条对接京津大通道。今年计划新开工的16条高速前期工作均已完成,太行山高速部分路段开建。张承张家口段等5条段、350公里高速公路将在年内建成。建好轨道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今年年底前,我省将建成张唐铁路,争取保津铁路通车,京张铁路开工建设。

  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力争PM2.5浓度在去年基础上下降8%,完成造林绿化500万亩,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走进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祁家庄,你会发现不少村民家的房子与普通民居不同,房顶上都挂着淡蓝色太阳能电池板。这里是“京张冬奥会生态与光伏迎宾廊道”重点村,30多户农家用上了太阳能发电。

  7月29日起,不只是祁家庄,整个张家口都将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00亿千瓦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规划纲要》把河北定位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要求我省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强化生态优先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

  多种树,才能守住绿水青山。今年以来,承德市积极开展生态共建,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再造3个塞罕坝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设京津绿色生态屏障。张家口市实施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坝上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工程等五大生态工程,力保全年完成造林绿化106万亩。通过各地努力,我省今年将力争完成造林绿化500万亩。

  联防联控,共享“幸福蓝天”,推动绿色发展。8月24日起,我省环保、气象等部门设立联合会商小组,每天与北京会商研究,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应急机制。全省突出“控煤”重点,积极破解企业减排难题。去年一年,我省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3918万吨、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截至9月4日,我省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拔烟囱”三大专项行动成效初显。年底前,将淘汰3224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十一”前关停全部2780座实心粘土砖瓦窑。通过以上行动,今年我省力争PM2.5浓度在2014年基础上下降8%,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基本完成低硫优质煤替代劣质散煤。

  精准确定功能定位——吸纳京津更多技术、项目、人才,打造协同发展增长极

  今年年初,沧州渤海新区建设“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消息一出,40多家北京药企踊跃报名。截至9月4日,已有22家北京药企入驻园区。这些药企转移速度这么快,秘诀就在“精准”。

  精准确定功能定位,生物医药产业园所在的渤海新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化工园区,主打精细化工,区内不仅具备工业危险废物处理能力,还毗邻黄骅港,便于液体化工原料运输仓储。而北京正在疏解一般性产业等非核心功能,对于北京医药企业来说,拿到原料药、降低成本,搬出北京成为其现实选择。

  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是个“老大难”,其中河北是“塌陷区”。从塌陷到崛起,河北正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定位,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推动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精准确定功能定位,精准选择协同发展的载体和抓手,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功能定位精准。远在北京以南350公里的邱县,借助食品企业300公里辐射半径的市场定位,吸引3家北京食品龙头企业投资40亿元建设食品产业基地。涿州引入北京医疗健康资源,投资62亿元建设解放军总医院涿州培训保障基地,每年可为北京疏解30万—50万人。载体抓手精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已吸引北京保利通信北斗二代CAPS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等8个项目落户,投资达184.3亿元。保定与北京合作建设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建成引领保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高地。

  一年多来,我省抢抓大好机遇,融入协同发展大局。做优做强40个承接合作平台,从京津引进资金4800多亿元、7000多个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势头更加强劲。各地吸引京津科技、人才等资源,促成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落地。

  ——87家央企加速抢滩河北。7月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进河北”活动在保定举行,87家央企与我省达成1.65万亿元的意向总投资额,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及应用等新兴产业领域。

  ——渤海湾畔崛起汽车城。明年年底,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将正式投产,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承接的最高质量、最大体量、最上档次的产业项目之一。

  ——曹妃甸再建新钢厂。8月21日,首钢京唐二期工程开工。建成投产后,首钢京唐公司年生产能力将成国内单体钢铁厂中第一,河北钢铁产业再添“生力军”。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有了好的开头,已进入抓紧落实《规划纲要》阶段。未来河北将抢抓新机遇,让《规划纲要》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地生根,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突破

责任编辑:纪丽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