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魂聚气 筑牢育人之本
原标题:凝魂聚气 筑牢育人之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基本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的指导价值观,为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凝聚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加深认同、增强自觉 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加强学校内部建设、增强队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单位竞争力、创新力和发展力的内在支撑。我们要把培育践行好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在加深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以文化自觉促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正确认识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加深理论认同。文化,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无形的,是指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有形的,是指价值理念先导的行为准则、制度规范和物质产品。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无形的意识和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和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对个人而言,需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启蒙心智、认识社会、陶冶性情,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满足;对高校而言,需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引领良好校园风气、示范先进典型、约束道德行为,获得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发展。可以说,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基础,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建设。 (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增强文化自觉。认知认同不仅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反映在文化自觉上,真理的力量加上历史的传承,才能行之久远。我们党历来重视弘扬正确的、主流的核心价值观。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实际上就是共产党人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培育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同样是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宣传的“最美”人物、弘扬的“最美”精神,都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虽然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但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迫切需要用主流价值观念来统一思想行为、引领新风正气、增强文化自觉。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找准特点、落实到位 文化建设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一个单位因为人员构成、组织结构、管理风格、职责要求的不同,在共性的基础上必然呈现出独有的个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要在把握共性特征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准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明确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目标,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我们要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落实到教材课堂头脑中。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融入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更好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养更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传播者、维护者。 落实到文化育人中。深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通过阅读学习爱国诗词、名家名篇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发挥高校文化强国引擎作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加强对我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挖掘和弘扬农牧学院创建时期师生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以智慧和汗水矢志谱写的“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自力更生、苦干实干、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筹建精神。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会。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动起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去感悟。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学生熟悉的师生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落实到政策制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改进评价制度,发挥好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制定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落实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加强考试招生违规违纪查处工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在明确目标、融入全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份政治责任来对待,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自觉融入和贯彻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实现有机结合和相互交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对象化、接地气。 (一)融入到高校党建工作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高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首先要在理论学习中突出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师生经常性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师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基本内容,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其次要在宣传教育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取向,加强日常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实践主题宣传,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宣传身边人身边事,挖掘感人事迹、总结经验做法,提炼精神内涵、营造浓厚氛围。第三,要在文化熏陶中弘扬核心价值观精髓,通过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 (二)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要丰富、深化和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文明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选树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培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组织道德讲堂等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活动,引导师生员工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模范。 (三)融入到高校教育各项工作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是要落到人才培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上来。要结合高校教育工作改革发展实践,在确立发展目标规划、出台规章制度、制订方案措施时,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环境氛围。要结合节约型校园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自治区“九项要求”,积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节俭养德行动,重点加强经费、资产和服务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提高能源、水、粮食、办公家具和设备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降低办学运行成本,努力把节约型校园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要结合依法治国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加快推进高校内部章程建设工作,抓紧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把章程落实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国家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强化,既要通过理论引导、思想熏陶,也要通过实践塑造、行为养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唯此,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作者为西藏大学校长) |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建设,考试招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内部,教风,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