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也照样能干出个名堂”
原标题:“在农村也照样能干出个名堂” □ 本报记者 张亮 “水磨河,水磨河,磨来磨去灾祸多。十年种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窝。”这首民谣说的是40年前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的窘境。 当时,村里人均耕地不超过7分,全村人“战天斗地”,也只能勉强保肚皮、保口粮。面对这样的困境,有只“燕子”却从未放弃过。他就是燕振昌,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 2014年12月12日,因操劳过度导致心梗突发,燕振昌伏在案上再也没能醒来,享年72岁。去世时,桌上摊开着他的第94本日记。94本日记,记录着一个贫瘠村庄的凤凰涅槃,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呕心沥血。 燕振昌的老伴,74岁的张改真充满深情地回忆,“老头子很倔,认准的事儿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但只有一件事,燕振昌没有较真。自1970年成为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后,燕振昌曾有过三次成为国家干部的机会,但每次都与机会擦肩而过。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水磨河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水磨河村。他安慰妻子:“在农村也照样能干出个名堂。” 燕振昌的老搭档张汉卿回忆说:“从参加工作起,燕振昌就有爱学习、爱看报的习惯,对上级精神、政策动向了如指掌,这让他像一只最早嗅到春天气息的燕子一样,总能在第一时间感知政策的信号。” 社队企业兴盛时,上任仅3年的燕振昌就领着社员办起了农机配件厂、面粉厂、冰糕厂、机瓦厂,成为水磨河大队的重要经济来源。1986年,“股份制企业”刚在沿海地区萌芽,在燕振昌的坚持下,水磨河村的造纸厂建起来了。这是长葛市第一个、也是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上世纪70年代末,水磨河村戏风很盛。为了改变这种风气,燕振昌带领村民办校兴学。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小学、中学经历了8次扩建。1982年那次,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百米长廊的教学大楼;2004年那次,扩建坡胡镇二中,4层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拔地而起,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全寄宿制中学。 水磨河村从来不缺水,村西的幸福湖浇灌着水磨河村90%的农田。2008年12月31日,因附近煤矿透水事故,幸福湖水一夜蒸发。附近3个乡镇、23个村、近4万口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现严重困难,4000多亩庄稼地连续4年颗粒无收。当时已年近七旬的燕振昌开始给各级领导写信,在各有关部门奔走,汇报幸福湖的不幸遭遇。2013年夏,借助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燕振昌向前来调研的有关领导汇报了长葛西部的吃水难题。2013年10月,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复——该项目通过引平禹一矿矿井排水入长(葛),注入幸福湖,同时配套建设2.56万亩田间灌溉工程。2014年12月,工程完工,干涸了6年的幸福湖重新碧波荡漾。 “老书记为水磨河村操劳到了最后一刻。”水磨河村现任党委书记郭建营说,勤勉、务实、为民,已成为燕振昌身上最鲜明的符号,从44年前28岁成为水磨河村支书开始,到72岁在工作中溘然去世结束,这种特质老而弥坚,从未褪色。 (来源:法制日报) |
关键词:燕振昌,1986年,1970年,农村,水磨河,股份制企业,燕子,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