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称工行中行为“日金宝”背书 购买时误以为银行理财
央广网财经8月21日消息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泛亚”)旗下的理财产品“日金宝”自今年4月发生兑付危机,投资者无法取现。有投资者向央广网财经记者反映,他们是在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购买该理财产品,银行工作人员向投资者推荐该产品并承诺“保本保息”、“随存随取”。如今,“日金宝”提现危机持续升级,投资者欲追究银行责任。 “说好‘随时可取’,钱怎么取不出来?” “铟是国家战略金属,全世界都非常稀有,买这个就是给国家存储稀有金属资源的,绝对可靠”,“这理财产品收益高”,“随时可取”,2013年11月,在乌鲁木齐友好路的中国银行内,银行理财经理向杨先生热情推荐一款名为“日金宝”理财产品。 “国家战略”、“随时可取”让杨先生动了心,尽管他并未完全听明白这款理财产品是做什么的、如何盈利。随后,他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通了网银,并被带领至在银行布点的泛亚工作人员那里,留下了自己的卡号等信息,购买了“日金宝”。 去年,杨先生曾对“日金宝”安全性有点顾虑,就把投入的“日金宝”钱都取了出来。 但是,心想“钱放着也是放着,还是不如买理财产品有收益好”,今年4月,不急用钱的杨先生再次购买了“日金宝”,投入了其做生意用的200万元。 一个月后,另杨先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说好了随时可取,但是用的时候发现本金和利息都取不出来了!”杨先生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在银行购买的“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会把他的钱都套住了? “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怎么可能骗人?” 与杨先生有类似遭遇的“日金宝”投资者还有许多。多位投资者向央广网财经记者表示,“日金宝”理财产品是他们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推荐下购买的,甚至许多投资者是在银行大厅、银行办公室等地由银行工作人员当场指导购买,但购买时并未被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 记者今天致电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陕西分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西安东新街支行求证此事,截至记者发稿,三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新疆的李先生说,“银行的客户经理向我推荐买这个,经理还说他是没钱,他如果有钱的话他也买”。几位新疆的投资者告诉央广网财经记者:“银行经理告诉我们买这个,我们当时觉得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根本不知道什么泛亚,银行卖的理财产品,怎么可能骗人?” “说是工行代理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明确写明是保本型、0风险。(上面)有工行的标示,觉得有了银行的信用背书,(我)就对这个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了”,陕西的一位投资者回忆说。“他们的受托业务,他们银行员工和泛亚员工都说不清楚。我问了有啥风险?他们确定说是0风险,保本!” 和谁签的合同?“出事后才知道是泛亚” 许多投资者深信“日金宝”是银行的产品,所以在签合同时,并未特别注意是否是与银行签订的合同。 “购买时银行工作人员说让我不用看那些协议内容,签字就行了。所以也没细看,现在说实话,就是看也看不懂!”上述陕西的投资人说。 “银行经理让我们在哪签就在哪签的,银行卡也是当天新办的,当时就认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后来出事后去找合同看才发现是和泛亚签的合同。”新疆的李先生在中国银行某支行购买了“日金宝”,认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当发现136万资金取不出来时,想起来去翻看合同,却发现合同相对方是泛亚。 银行是否存在责任?关键在是否担任投资顾问角色 如果投资者购买“日金宝”理财产品是在银行推荐下购买的,那么银行在此事中是否要承担相应责任?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张远忠律师在接受央广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中银行承担责任与否,关键在于银行是否担当的是投资顾问的角色。 张远忠律师说,“如果银行确实向投资者推荐了该产品,应该会向泛亚或投资者收取手续费,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担任的就是投资顾问的角色,需要遵循银监会关于投资顾问角色的相关规定,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判断,告知投资者充分、真实的信息”,如果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银行确实担当了投资顾问的角色,那么投资者可以追究银行责任。 “而投资者如果无法证明银行在此过程中担当的是投资顾问的角色,则只能按照当时签订的合同,追究合同相对方,即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责任”,张远忠律师说。 上海市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的吴立骏律师则表示,这类事件中,银行是否需要承担主要责任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是不是和银行签的合同,即合同的相对方是否为银行;二是,业务是否是在银行柜台办理。“如果合同相对方不是银行,追究银行责任恐怕很难”。 吴立骏律师还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切勿盲目信任客户经理和机构人员的话,即使与其非常熟络,也一定要对产品做详细了解后再做决定,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再签。另外,他提醒投资者务必注意理财产品的利率是否过高,“一般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利率不会太高”,一定要考虑投资的风险。 |
关键词:理财产品,银行工作人员,银行理财,银行柜台,日金宝,泛亚,银行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