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扬:带着宝宝申冬奥 做中国冰雪拓路人
原标题:专访杨扬:带着宝宝申冬奥 做中国冰雪拓路人 从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到如今是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还经营着黑龙江和上海的两块冰场。从一名运动员再到发展冰雪事业,毫不夸张地说杨扬的转型其实非常成功。对于中国的冰雪事业发展,杨扬一直认为,“中国的体育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发展,自己很幸运地经历和见证了这一段发展时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榜跃居第一,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达到了顶峰。“但是比赛结束之后,体育定位一下子模糊了,体育界也觉得迷茫,社会上充斥着质疑声。”杨扬说,这也恰巧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定位也要与时俱进。 “这次申办冬奥会,无论是申办理念,还是冰雪运动的开展都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借船出海’,通过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我相信随着足协改革,冬季运动项目也会随之逐步改革发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把专业知识进行普及。” 2013年6月24日,杨扬创办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在三林体育中心正式启动,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滑冰场。众所周知,冰场的投入成本非常大,尤其是在夏季炎热的上海。 “其他专业冰雪运动场馆都是国家投入,不用考虑成本问题,”所以杨扬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开源节流。飞扬冰上运动中心至今成立已有两年多时间,如何控制成本,并提供项目服务,都是杨扬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冰雪运动场馆闲置得比较多,或者被用于其他用途,“如何将其有效利用,回馈社会,是我这两年一直在摸索的事情。” “说实话,飞扬中心成立之初,我不是很有信心。尤其是去年夏天,一个暑假就消耗60余万元电费,还要加上50多人维护团队的人工支出。”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杨扬深知冬季运动场馆运营的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摸爬滚打”,“我们开始提供派对,引进赛事,拉广告,尽可能一分一厘地赚钱,尽量让冰场存活下来。” “我们的定位是专业培训、专业管理、专业服务,我们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杨扬说。但专业的背后,依然是一份热心公益、回报社会、推动青少年冰上运动发展的拳拳之心。暑期各种商业冰场的价格扶摇直上,而飞扬中心每天上午凭借学生证可以实现半价,到了晚上7点以后就为社区服务,“以保证公益性”。 “其实我是一个算不清楚账的人,到现在都不太会用计算器,”杨扬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到将专业性与公益性达到平衡。 今年3月,飞扬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全方位进入校园的冰上运动场馆。每学期有2000多个孩子到这里上体育课,每周16堂课。“要想培养冰雪运动人才,至少要先让孩子们走上冰场,从熟悉这类运动开始,”杨扬说。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滑冰协会就提出过“北冰南展”的构想:“希望在南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通过建造冰场及专业的滑冰队伍,来实现南北方冰上运动的共同发展。” 但是在过去,南方很多地区只是以全运会为目标,从外地引进运动员,而等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员们也就地解散,“没有一个根”。 上海作为“北冰南展”的重镇,“给我感觉是一个开放强度和规划意识都很强的城市。现在我们正在为上海市组建短道速滑队和冰球队,同时还要考虑本地区冰雪运动员的长期培养。”据杨扬介绍,现在飞扬中心在学校的学员有五六百人,加上社会化的学员们,“他们都是明日之星”。 “目前上海的冰球队都是各地引进来的,但我相信下一个周期,基本上都会是上海籍的运动员,”杨扬对此充满了信心,“培养冬季项目运动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不要为了比赛就单纯引进人才,而不考虑后续培养。” 之前总有人告诉杨扬“上海没有人滑冰,去了会不会有困难。”可是上海这座城市无论在冰雪运动的接受度还是运动员后续的培养方面都让她惊喜连连,“我很感谢上海这座城市。” “只要我们教学严格,培养人才到一定基数,一定会出来优秀的运动员,我相信我的团队,”杨扬说。 如今江苏、浙江等南方省市代表都会来飞扬中心调研,“其实南方城市不是怕建不起来,而是担心运营不了,更重要的是没有一种长远的规划。” 最近几年,短道速滑世界杯、花样滑冰世锦赛等国际一流冰上项目赛事纷纷在上海举行,上海这座难见自然冰雪的国际大都市已经拥有11块大大小小的冰场,带动了冬季项目的升温。“现在越来越多的赛事赞助商反而更喜欢将比赛放到上海,普通市民因为觉得新鲜而对冰上比赛很感兴趣,并最终参与进来。今年的花滑世锦赛,容纳1.5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上海体育局局长黄永平说。 在索契冬奥会期间的申奥推介会上,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的官员就曾以上海为例,证明“北冰南展”在南方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为一名前奥运冠军,杨扬正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贡献者。 |
关键词:杨扬,赛事赞助商,冰雪运动,中国冰雪,中国代表团,北京,足协,花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