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运河区祖孙三代人义务传授功力拳
长城网沧州8月20日讯(张冲 康学翠 崔上)清晨,运河区小王庄乡北陈屯村的习武场地上,十几个孩子操练着。出拳,虎虎生风;出脚,掷地有声。他们的师傅从旁指导着。这一幕,每天早5点至7点,晚8点至9点半都能见到,这是北陈屯武术队在练拳。说起他们的师傅,村民们竖起大拇指:“陈师傅一家三代义务教村里人习武,不简单啊!” 陈师傅名叫陈宏林,他的爷爷陈焕云和父亲陈玉亭,都曾在村里义务授拳。三代人一个梦想:把功力拳传下去。 一门三代义务授拳 45岁的陈宏林看起来较年轻,他说,这得益于练习功力拳。“这套拳法的特点就是内功练气,外功练力,是一套养生拳法。”说起练拳,陈宏林精神头十足。他介绍,功力拳自清朝嘉庆年间传入沧州,习武者众,他的爷爷陈焕云就是其中之一。之后把这套拳法引入了北陈屯村,义务教给村里的男女老少。 那时,受条件限制,不像现在这样,每天有固定的习武时间,但只要有空,陈焕云就“开课”。虽断断续续,还是带出了数十名徒弟,直到退休后,教村民习武成了规矩。 陈宏林的父亲陈玉亭,接触功力拳时12岁,今年已69岁,习武50多年,从学到教,乐在其中。他回忆,那时,全村差不多70%的人都会功力拳。说着,他兴致勃勃地演示,蹲马步、打拳……一招一式,有美感,有力度。 陈宏林学习功力拳那年8岁。当时,爷爷正教村里人,他就跟着练,后来又跟着父亲练。他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家里每天都有好多人,爷爷和父亲免费授徒,尤其是退休后,成立了“习武班”,他眼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来了又走,加之自己也练习,对功力拳有了很深的情结。如今,他接过了教人习武的接力棒。 “起初,就是在一块空地上练习。后来,村委会给提供了一块大的场地。”陈宏林说,村里人都支持习武。前段时间,为防止练武时起尘土,他买回些地毯铺上,但需要缝制。村民们二话不说都来帮忙,地毯很硬,有人手扎破了,陈宏林看着既心疼又感动。 陈宏林说,他们祖孙三代的想法一样:把功力拳传承下去。让人们提到功力拳,就能想到北陈屯村。 外地习武者慕名求学 这几天,陈宏林正准备着迎接来自黑龙江的“客人”——冯振亭等四人。 他们相识缘于功力拳。 几年前,冯振亭等四人打听着来到北陈屯村。“我们也是练习功力拳的,师傅几个月前去世了,我们想练下去,就四处问,找到了这里。”从冯振亭简短的讲述中,陈宏林明白了,他们口中的师傅正是自己的师叔,这四个人是追根追到这里的。他高兴,功力拳走出沧州了。 当天,冯振亭等人留了下来,住在宾馆,吃在陈宏林家,一待就是一个月,一起切磋武艺。自此,每年夏天,他们都来找陈宏林交流。 外地慕名而来的不只冯振亭等人。陈宏林有一个17岁的徒弟,特意从江西来这学习,他叫徐宇轩。 “去年在我这住了50多天,这孩子悟性极高,是个习武的好材料。”陈宏林说,他没仔细问过徐宇轩怎么打听来的。就是突然有一天,这孩子和他的父亲来到他家。“请问是陈宏林师傅吧?我孩子想学功力拳,特意向您来拜师。”徐宇轩的父亲说。陈宏林见他如此心诚,就收下了。 一个暑期,徐宇轩都在这里,每天除了固定的学习时间外,还自己练习,进步非常快。陈宏林高兴,收了一个得意门生。 “他还有好多徒弟呢,在家里住过的就好几个。”陈宏林的妻子从旁说,嘴角露出微笑,没有抱怨,而是自豪,她支持丈夫教人习武。 免费制作兵器送爱徒 练习功力拳,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是先练拳法,掌握熟练后,配上器械。 在陈宏林家的客厅里,有很多兵器,刀、枪、镗、月牙铲……这些都是配合功力拳的兵器,是陈宏林制作的。每当有徒弟学好拳法,学习兵器时,他就让徒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然后制作好送给他,至今已送给了十几个徒弟。 “我们村制作兵器是出名的,何况我是习武之人,更得懂了。”陈宏林说,孩子们个头不一,力气不一,买来的“均码”兵器并不适 合所有孩子,为让他们都有合适的“家伙式儿”,陈宏林组织村里的能工巧匠免费为孩子们量身制作 兵器。 其中,免费制作兵器送给习武者,陈玉明送出数量更多。陈玉明是陈宏林的叔叔,每天陈宏林在习武场教拳,他都守候在旁,不时给予指导。 陈宏林说,他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徒弟们的成长。 去年,沧州市举办武术达人赛,他的徒弟许向前、张润慧、陈鑫参加,全部夺得了第一名;有一年武术节,他的徒弟也获得了一次展演的机会;运河区组织文艺晚会,总是会向他们发出邀请函……这让陈宏林的教学生涯更带劲儿。 如今,北陈屯武术队队员已达40余人,练拳的风气在村里越来越兴盛,村民谈论武术、打拳踢腿、舞枪弄棒随处可见,陈宏林高兴,这是他们一家三代的心愿。 |
关键词:沧州,祖孙,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