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和发展
1931年9月27日,流亡北平的东北爱国人士在北平西单牌楼旧刑部大街12号的奉天会馆东院正式召开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张学良资助30万元。大会由卢广绩主持,参加人员有400余人。大会上推举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杜重远、王化一、王卓然、黄显声、车向忱、金恩祺、梅佛光(梅公任)、钱公莱、张希尧、郑奠邦、杨大光、孙一民(孙恩元)、韦梦令、韩立如、谷秀岩、霍维周、熊飞、顾翌常等27人为“救国会”委员。大会通过如下事项: 1.宗旨:抵抗日本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 2.入会条件:不限东北籍人员,凡有国家观念,有国家理想者,为进行以武力抵抗日军之人员,皆可入会; 3.聘请军事人才组成特别委员会,实施发动东北民团、散兵、土匪组成抗日游击力量。组织训练班,为东北抗日力量培养军事、政治工作人员; 4.选举阎宝航、王化一、高崇民等27人为救国会委员; 5.大会通过了《救国会宣言》; 6.决定把奉天会馆东西两院作为救国会办公地点。 10月20日,救国会各委员齐集北平,翌日,在奉天会馆举行全委会议,定出阎宝航、高崇民、王化一、卢广绩、彭小秋、霍维周、熊飞、杜重远、李梦醒等9人为常委。成立了总务、军事、宣传三个组(后改为部),各组(部)正副组长由常委分别担任。 救国会成立后,即在关内、关外同时开展抗日工作。在关内他们积极开展抗日宣传,争取各界人士特别是张学良及东北军政人员的保护和支持;募捐抗日资金,筹办各种军需物资,培训军事、政治干部;救济难民,抚恤抗日烈士遗族;兴办各类学校等工作。在关外方面是派人出关组建义勇军,并指导其对日斗争,在军械粮秣诸方面给予支援。 救国会积极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当时,各地的抗日队伍只要和救国会取得联系、坚决抗日者,即发给委任状、指定番号。救国会还先后派出大批东北出身的军政人员前往各路义勇军,分别担任军事、政治指挥员或联络员,对义勇军官兵进行“专抗日、不扰民、不乱杀俘虏”的教育,沟通各路义勇军之间的联络,参与拟订对日伪军的作战计划,培养军政骨干;同时,救国会还集中运送军械物资给义勇军。据日伪资料记载:“李纯华为张学良之特派者,于本月(1931年12月)初,由海路从大孤山方面登陆,并输多数之军需品,即山炮4门、重机枪4架,轻机枪4架,炮弹二千个、小枪子弹30万粒、无线电一台、被服制帽(于上海被服厂制作)二三千件及其他。”这些支援,对孤悬敌后的东北抗日军民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救国会为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报道东北义勇军的战绩,扩大抗日宣传,于1932年2月出版了《救国旬刊》。李全林为该刊主编兼总发行。同年9月,救国会又出版了由王卓然主编的《复巢》小报和《东北通讯》。上述刊物以大量篇幅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种种暴行,报道东北各地义勇军英勇杀敌的战绩,刊登国内外各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义勇军物资支援情况,刊登国内外对东北事件的评论,阐述救国会的抗日主张。 1933年8月,鉴于华北形势的发展,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宣布结束工作。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关键词:救国会,对日斗争,1933年,抗日宣传,抗日烈士,东北义勇军,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