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志愿者”:关爱老兵不能作秀
中新网昆明8月19电(胡远航 杨谨语)19日上午10点,在安排好当日纪念抗战老兵活动所需的花圈和菊花后,云南“关怀抗战老兵”计划项目办主任周德蓉拿起话筒,向团队的志愿者们通报了一件事——几年前拒绝无偿建远征军墓园的某陵园,现在又回过来想寻求合作了…… 近年来,在抗战老兵从沉默的角落走到荣誉的台前之时,他们身后的志愿者、公益组织等群体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一些人看来,守护老兵的出发点是一颗有爱的心,但也有人把老兵当成一种“资源”。 老兵背后的志愿者 据不完全统计,大陆幸存的抗战老兵约2万人,平均年龄已过90岁。其中,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在3000人左右。而他们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志愿者群体。 “老兵为国而战,理应受到尊重。”周德蓉是中国远征军后人,让老兵有体面的晚年,是她做志愿者的初衷。而如今,提到父亲和其战友们,她依然会哽咽。 周德蓉透露,其所在的志愿者团队有70余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行业,95%是老兵后代,大家主要做着寻访发现老兵、关怀老兵、记录老兵抗战历史等工作。 “大家为我,我为大家,”远征军后人、53岁的程莲如此形容其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原因。“有空就去陪老兵聊聊天,给他们做做家务。他们受过不少委屈,有些却不方便向家人说起。”程莲感慨,老兵走得太快了,“常常今天还在给我打电话,说要给我唱支歌,明天就走了”。 志愿者团队有老兵后人,也有普通民众。大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队长苏绍龙高二假期参观完国殇墓园和龙陵松山遗址后,被抗战历史所触动,成为一名关爱老兵志愿者。“关爱老兵是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只怕来不及。”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苏绍龙和其团队走遍了大理州12个县市,寻找到160余名抗战老兵,并帮助69位抗战老兵领到了民政部门发放的500元/月的生活补贴。 正是在包括周德蓉、程莲、苏绍龙在内的民间力量的推动下,抗战老兵从沉默的角落慢慢走到荣誉的台前。 管理有待规范化 有志愿者,可以为了老兵,风餐露宿;也会有志愿者,将老兵看成一种“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抗战历史、关注老兵,与之相关的志愿者团队与慈善组织也越来越多,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也随之而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者称,志愿者准入机制相对随便,形式化的志愿者大有人在;志愿者也存在“圈子”;许多团队管理无规范,账目不清的情况也有出现。 苏绍龙和其团队成员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90多人。前不久,他发布一份申明:2015年起,不再接受和协助大学生暑(寒)假实践队伍赴大理州探访老兵。 “短期自愿活动对关爱老兵并无持续的益处,我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配合他们。”苏绍龙称,不排除有些高校有作秀成分;一些大学生对历史的无知,以及对老人、老兵缺乏基本的尊重,让人惊讶。 苏绍龙也提到,公众对某些关爱老兵公益活动的负面看法会“影响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及成效”。“志愿者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只要有心、有力的人都可以参加,我觉得志愿者团队整体没什么问题,”苏绍龙说。 对同城志愿者情况,程莲不愿多说。她坦言,发展中总会有问题存在,“一个真正的志愿者应该用心做事、低调做人,不能拿老兵作秀,亦或拿老兵来抬升自己”。 “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就贴心地做好老兵关爱工作就好,”在程莲看来,做公益也应接受社会的质疑。而处理质疑的最好办法,是良好的心态和更踏实严谨的工作。 有专家称,民间力量在关怀老兵中起到重要作用,很多细小的事都需要志愿者的参与,但志愿者团队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完) |
关键词:抗战老兵,国民党抗战,志愿者工作,国殇墓园,资源,圈子,远征军,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