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爆炸核心区救援日记:防化兵今夜无眠(图)
8月15日,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队官兵分组进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核心区,开展搜救工作。王浩博/摄(新华社发) 驰援:我们从北京出发 日期:8月13日 天气:晴 今天,我们正在京郊执行任务,突然接到领导电话:首长要求你们立即赶赴天津。原来,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了爆炸! 接到命令后,北京卫戍区党委首长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应急指挥组,由副司令员吴爱民任组长,相关机关干部任组员。以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为主体的国家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200多名官兵立即出动! 参与救援的防化团携带有3G指挥方舱、红外遥测车、化学监测车、遥控机器人等50多台专业救援装备车辆,能够实现监测、遥测、侦检、化验和洗消等功能。 汽车经过海滨高速时,我近距离观察到了现场的惨状:到处冒着滚滚浓烟,到处是破碎的窗户,到处是凹瘪的集装箱和汽车。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团政委杜江介绍,红外遥测车、化学监测车和3G指挥车已经部署在核心区周围,有20名官兵现场值守,即时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种类、浓度和面积。待情况进一步明确后,官兵随时准备进入核心区域施救。 值守:防化兵今夜无眠 日期: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 天气:晴 晚上11时,天津滨海新区的居民大多已经入睡。爆炸事故现场西侧两公里处仍灯光闪烁,防化团20名官兵正在这里忙碌着。 “‘敌人’就在前方。今天晚上,我们为滨海人民站岗放哨!”团政委杜江说,他们正按照指挥部要求,用化学监测车、红外遥测车等对核心事故区及周边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浓度和扩散情况进行监测,及时了解事故发展态势,预警不良情况。 我登上化学监测车发现,上士李旺正盯着显控中心屏幕记录数据。他说,这个系统能够实时传回核心区有关数据,一般情况下,每半小时形成一份检测报告,异常情况下,随时向上级报告,为指挥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中士王荣荣是车组一号组员,负责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最让他担心的还是便携式监测终端的工作状态。4个监测终端位于核心区域周边,最近的距燃烧点只有100米。这台设备所处的环境最复杂,测量数据也最关键。终端电池一般情况下能工作9个小时,一旦电量减弱,就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不知不觉,时针指到夜里12时。团领导决定,让另外一个车组接替王荣荣车组。这意味着王荣荣所在小组要再次进入核心区,取回监测设备。与此同时,另一个车组进入核心区域,布设监测设备。 由于不需要下车作业,我着轻便式防毒面具随他一同出发。车辆慢慢驶入核心区域。我看到,事故现场一片狼藉,在夜幕映衬下,白天不易发现的火点清晰可见。 抵达目的地,车门打开的一刹那,我感到眼睛有一股刺痛感。王荣荣很麻利地取回了监测设备。 “另一个车组要比我难得多!取回设备相对容易,布设比较复杂!”王荣荣说,布设时需要反复调试,保证传输信号稳定才能离开。上午,他就在最危险的布设点反复布设了两三次才成功。 搜救:副司令员带队救出幸存者 日期:8月15日中午 天气:晴 上午12时30分许,确认集装箱堆积区有疑似幸存者后,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吴爱民带领防化团10名官兵,紧急前往搜救。集装箱无序散落在核心爆炸区不远处,许多集装箱扭曲变形、表面凹陷,可能是大爆炸形成的冲击波造成的。这些集装箱形成许多狭窄缝隙,犹如一个巨大“迷宫”。 吴爱民副司令员带领4名战士携带一副担架,从一个宽30厘米的入口进入。行走不远,大家就发现,里面的情况相当复杂——不仅无光而且通道狭窄,杂乱堆放的集装箱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随时可能出现险情。 吴副司令员打着手电筒猫腰走在前面,没多远就遇到一个“死胡同”,他们又折回头重新找路。遇到极其狭窄的通道,大家就侧着身子前行。在集装箱间隔中走了约3公里路程,最终在一个三角形缝隙里找到幸存者。 这名男子仰面躺在地上,光着上身,穿着大裤衩,眼睛黝黑,张大嘴呼吸着,他舌头泛黄,身上有多处瘀伤,右手死死抓着集装箱的一个立杆,见到有动静,嘴里不时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别慌!别慌!我们来救你了!”吴副司令员一边安慰伤者,一边安排战士把他抬上担架。但是,男子死死抓住立杆不松手,官兵刚把右手掰开,他的左手又下意识地握住立杆。最后,官兵只好用力将他两只手掰开,抬到了担架上。 从集装箱缝隙中出来后,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简单处理,随后将这名幸存者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搜索:不放过一丝希望 日期:8月16日 天气:晴 虽然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已过,但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并没有放弃努力。今天,他们派出130名官兵,继续深入核心爆炸区,又进行了3次地毯式搜索。 早晨5时50分,该团官兵早早开饭。第一次搜索行动就开始了。三营教导员衡剑锋带着10名官兵,负责核心爆炸区最近一栋楼房和部分集装箱堆积区的搜索。 “有人吗?”走进楼内的每一个房间,他们都要呼喊一声。而后,10名官兵站立不动,屏气听声。确认无回应后,又搬开可能藏身的碎石杂物查看。确定无人后,才对可疑物质进行采样,登记房屋里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离开时并不带走。 “咚咚……”搜索到二楼第四间房时,衡剑锋隐约听到轻轻的敲击声。大家欣喜异常,一会呼喊一会静听,却发现声音消失了。“决不能放过一丝希望!”他们决定清理半米厚的堆积物。这个房间的面积大概有5平方米,大家逐个搬开大件杂物查看,用了约20分钟,最终一无所获。 “咚咚……”一阵风吹过,他们这才发现:声音原来是风吹破碎天花板带来的。 虽然空欢喜一场,但大家并没有气馁。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搜救!搜救! 楼房搜寻完毕,按照分工他们来到南侧的集装箱堆积区。这里的集装箱大多凹瘪,积木般无序堆在一起,堆积形成的缝隙漆黑一片,不时还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衡剑锋掏出准备好的绳子,将绳头缠在手上,打开手电,率先进入缝隙。其他人紧随其后,也跟着进去了。 “有人吗?”集装箱大多斜着堆积,他们不敢用力敲击,主要靠声音搜索。没有变形或变形不严重的,都要打开箱门仔细查看。 “旺旺……”下士王琦耳尖,听到一声小狗的吠叫。他们仔细寻找发现,在一个狭窄的缝隙里,一只黑色的小狗卧在里面,惊恐地看着大家。小狗看样子出生不久,既怯生又疲倦。 王琦设法将小狗唤出,拿出水给它喝,又饥又渴的小狗一口气喝了大半瓶。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搜寻进行了100分钟。官兵带的两个特种滤毒罐均已到达使用极限。不得已,大家退出了搜索区,结束第一次任务。 回到出发点,每个人的衣服都湿漉漉的,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王琦将小狗送给了一名志愿者,志愿者为其取名“生化”,以表达对防化兵的敬意,并保证好好饲养它。 增援:才下比武场又赴火场 日期:8月17日 天气:晴 根据指挥部命令,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200名官兵今天从北京紧急赶到天津,增援在此执行任务的战友。 团长马国杰、九连副连长王志军、上士房志强、中士张立冬和上等兵陈俊卓等5人格外引人关注。 前不久,他们和另外两名战友一起,赴俄罗斯参加2015国际军事比武“安全环境”项目竞赛,夺得两枚单项金牌、三枚单项铜牌,取得总评第二的好成绩。 马国杰是赴俄比武指挥官。参加完竞赛最后一个课目时,他通过中央四台获悉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北京!”马国杰说。 今天中午12时40分,心急如焚的官兵们终于抵达天津。没来得及休息,马国杰就带着参加比武的几名同志走进爆炸核心区参与执行任务。 悼念:用行动为天津祈福 日期:8月18日上午 天气:小雨 今天是天津“8·12”爆炸事故第七天。雷声起,雨滴落,心悲恸。 上午9时,防化团部分官兵代表来到事故现场附近的河流边,脱帽,鞠躬,默哀。现场参加追悼的,还有执行救援任务的公安、医疗等系统人员。 雨水中氰化物有毒性,会给救援带来难度。但是,防化团官兵并没有中止行动。 下士许梦琦、邓海翔正在距爆炸点约300米处的监测车上,实时记录观测数据。两名同志已工作一通宵,昨晚两次见证核心区域的小规模爆炸现象。他们说,天气越恶劣,越要坚守岗位。 附近的小区里,由20名官兵组成的小分队,在三营营长唐春燕的带领下,仍在挨家挨户搜索排查。在破碎不堪的家园里,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点。 头七,大家都用行动为困境中的天津祈福。(周景红) |
关键词:官兵,核心区,集装箱,爆炸事故,防化兵,爆炸点,天津港,方舱,凹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