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淮:是谁在消费凉山的贫穷?
原标题:乙淮:是谁在消费凉山的贫穷? 8月2日,新华网首次刊载了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泪,事件发生后,央视新闻1+1栏目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各主流媒体相继转发,各类评论占据网络,社会舆论的笔触再一次聚焦到这片偏远的山区彝州。 作为从大凉山这片土地上出生并成长起来的凉山人,我能深深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悲哀。父母的死对于一个本来拥有美好童年的十岁小孩来说该是一件人生中多么悲恸的事情,作文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贫穷与哀伤,虽远远超出一个天真活泼小孩该有的口吻,也不符合大凉山人表达感情的习惯,但它还是陈述了最真实的生活和最基本的事实。无论舆论如何阐释这篇作文的出现并非偶然,或它的背后如何策划修饰,或凉山人如何地不堪不作为。我们始终要承认,不同的人群在纷纷利用孩子稚嫩的笔触,挖掘和消费凉山人民的贫穷和落后,以博取网民的关注。 悲伤处处有,凉山尤其多。一直以来,这里是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记者媒体深爱走近的地方,有多少摄影作品是因为“贫穷”的颜色而“出色”,又有多少报道是因为“贫穷”而引起广泛关注呢? 事实上,凉山人民从来都没有逃避过。 凉山是贫穷的,她有赤贫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群众只有世居在高高的山顶;她有一步跨千年的民族,有传统浓厚的民俗文化习惯,但是,凉山的贫穷从来不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懒惰。凉山是中国最后解放的地区之一,地处中国西南边缘地区,西北有大雪山余脉和横断山脉,东南有天堑金沙江,地处高原,自古以来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远离富饶的巴蜀平原,这些客观因素一直制约和困扰凉山的发展,但是凉山的远古先民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开发开放凉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凉山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切实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飞机、铁路和高速公路贯穿凉山,省道、县道、乡道正在逐渐升级改造,一条条新的交通网络打通了凉山天堑,改变着凉山人民的生活方式;一座座学校、医院正在最偏远最基层的村落扎根立足,人民的教育、医疗条件也在逐渐提升。安宁河流域、木里藏区、彝族腹心山区县都在前所未有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凉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让大凉山的儿女能够挺直腰杆儿走出去,迎着八方客人走进来。 但是凉山至今仍然贫困,甚至还有些角落里的贫困是媒体还未触及到的,这种贫困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而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大凉山需要大家的关心,需要大家的关注,因为有关注才会有改变,有改变才会有进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在崛起的道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凉山的贫困是客观的,是真实的,需要的是社会各界严肃、认真、客观冷静的对待,而不是用于吸引群众的眼球,消费凉山的贫穷。 稿源:荆楚网 |
关键词:大凉山,凉山人,笔触,金沙江,山顶,小学作文,民俗文化,大雪山,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