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令人失望 美国年轻人患上“政治冷漠症”
“僵局”“失灵”“政府关门”等成为年轻人形容政治的热门词汇 在美国开国者的理想中,“选贤任能”是政治设计的最大目标之一,先贤们期待政治领袖“最能认清国家的真正利益所在……最不可能为了暂时的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的整体长远利益”。 现实却是,美国“选举民主”历史悠久、操作专业,多数政治人物投身政治,不由自主变身成为“选举机器”。耶鲁大学资深政治学者戴维·梅休发现,政治人物信奉“理性选择”理论,比如,美国国会议员的一切行为都着眼于竞选连任,而罔顾其他。 以此为出发点,选举中充斥政治捐款、竞选策略,甚至是丑闻。政治理想、重大议题倒是靠边站了。对2016年美国总统参选人,在华盛顿一个工会组织工作的丹尼尔对本报记者说,看这些候选人,除了搏眼球,就是铜臭味,看不到政治领袖的风范和魅力。 “僵局”“失灵”“政府关门”是年轻人最先想到用来形容美国政治的词汇。政客们的形象与青少年心中认同的领袖之间有明显差距:领袖应该具备合作精神,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是解决问题的人。在政治圈里,这些素质都是稀缺品,政客们并没有将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就像美国电视连续剧《纸牌屋》中所呈现的,“让我们做笔交易”甚至成为一些政治人物的口头禅。 劳里斯说,青少年的厌恶感并非针对某项具体法案或政策,他们的厌恶感是针对以华盛顿为代表的美国政坛。政客们需要认清的一点是,不负责任行为的影响会持续很久,并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
关键词:政治冷漠症,美国,希拉里 |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