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浙江“两山论断”的十年路径:点绿成金 山水筑梦
诗意山水,诗画浙江。奚金燕摄 中新网杭州8月15日电(记者 奚金燕 见习记者 李佳赟)“明天进入满员状态,一直到23号,我又要进入不停换床单模式了……”13日晚,浙江云和“云上5天”民宿主人武晓芳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吐露着自己甜蜜的烦恼。武晓芳曾想以价格甄别客人,于是将单间房价最高定到了888元,然而这并没有挡住城市人消费的热情,每逢周末都还是被抢订一空。 火热的民宿经济只是浙江“美丽经济”的缩影之一。在工业经济时代,浙江人敢为天下先,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却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青山未老,绿水可召。近十年来,浙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倾力呵护一方绿水青山,谋划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终迎来了“美丽经济大时代”:梦里水乡翩然而归,生态红利喷涌释放,两美浙江势头跃然而出....。. 十年接力护绿 梦里水乡归去来 有人说生活在江南的人是幸福的,只因有山水相依。千百年来,浙江人枕水而居,傍水而生。但谁能想到,有一天,“江南水乡”也会为水而愁。 沿着钱塘江南溯,一路上,重峦叠嶂,景色绝美,突遇一片开阔地,山水风光大开大合,这就是浙江浦江。七月流火,浦阳江湖面微波荡漾,烟波浩渺,白鹭翩跹,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跃然眼帘。 此情此景如何能让人想到,就在两年前,浦江还在为寻找一条“可游泳的河”而发愁。由于长年累月的水晶作业,浦江80%以上的河流都是垃圾河、黒臭河,“躺在垃圾堆上数钱,躺在医院里花钱”也成为了当地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浦江的遭遇并不是孤本。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浙江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以国内1%的土地,承载了国内4%的人口,产出国内6%GDP的浙江,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增加,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 污染,失去的不仅是小桥流水的风景,也让很多人找不回曾经的乡愁。如何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浙江历届省委一直在思索。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此,浙江的发展路径因“两山理念”而得到了改写。 十年来,浙江省委按照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围绕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宏伟蓝图,不断浓墨重彩,添砖加瓦一任接着一任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治堵治气”……浙江,在实践中描摹出了绿水青山新长卷。 在浙江,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就犹如一场马拉松接力赛:浦江壮士断腕,关停了一万八千多家水晶加工户,以治促转,对仅剩的1300多家水晶加工企业集中治污、集聚发展;丽水放弃了“工业致富”的捷径,先后关停了4家造纸厂,否决了炉西峡小水电建设、驮滩百亿钢厂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 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浙江就像被一双“魔术之手”,拂去了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沉疴腐疾,抚平了落后生产方式之下的满目疮痍,实现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逆袭,迎来了青山绿水的翩然而归。 盘活山区沉睡资源 青山绿水间淌金流银 对于头脑灵活的浙江人来说,“绿水青山”并不意味死守,而是活用。 盛夏时节,一脚踏入宁波余姚四明山镇,蓊蓊郁郁,五官感受的全是绿。大山无言,展开了磅礴臂膀筑起生态屏障,守护着这片鱼米之乡。 四明山镇副镇长丁东青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青山绿水”就是余姚四明山的“生态招牌”。近几年,该镇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开始引进、试种、栽培各类经济树种、景观树种,将沉睡的绿色资源转化为“生态致富”的发展资本。 “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红豆杉、香榧等珍贵树种。同时,四明山镇科创基地引进了薄壳山核桃、蓝莓、美国紫薇等特色树种,进行小范围试种推广,起到了经济树种发展的引领作用。”在丁东青看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绝非“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的关系。 除了在青山隐隐中涵养生态农业,绿树农家、特色民宿也顺着一湾碧水蜿蜒漫溯,一本绿色“致富经”敲开了山里的寂静。 身居四明山的梁弄镇村民王老伯乐呵呵倚靠在自家宅院,“以前农闲时会外出打工,现在农家乐和民宿搞起来后,城里人都来了,我们守着自个家就能数钱!”王老伯看到,不仅外出打工的儿子回来了,不少村里人也热火朝天地做起了“绿色买卖”。“四明三千里”绿水青山,正在为“浙东小延安”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而宁波鄞州的湾底村也在绘制着“点绿成金”的神奇画卷。早在2004年,湾底村就起步谋划休闲农业,随后西江古村、植物园、天宫城堡、非遗博物馆等特色旅游项目一跃崛起,使曾经的落后村成为“都市里的花园”,身边的绿色在湾底村人手里,变成了取之不尽的财富。 满园村色关不住 美丽风光转身美丽经济 从静默不语的碧水清流到当当作响的“聚宝盆”,当美丽山水与科学发展的理念激情碰撞,浙江正迎来着浙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 翻看2014年的丽水发展报表,有两组数字格外惹人注目:2014年丽水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635元,同比增长12.0%,增幅连续六年居浙江省各市首位。另外一组数字是,从2004年的264.57亿元到去年的1051亿元,十年间,丽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4倍。 数字的背后,是丽水人走过的一串生动演绎绿色发展的脚印。 丽水被称为浙江的“西藏”,境内风光秀丽,群山绵延。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丽水调研,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论断,告诫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十多年来,丽水创新思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抓住生态这个最大优势,重点打造“大景区”和“养生乡村”,培育生态精品农业,将青山绿水转化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最大靠山。 地处海拔700多米的汤山头,是丽水遂昌境内的一个自然村,只有42户人家。沿着村头的小道而入,周边几十株红豆杉直插云霄,还有不计其数的小红豆杉掩映其中。屋舍黄墙黛瓦,村道古色古香,加上山泉叮咚、犬吠声声,小山村美得如一幅水墨画。记者了解到,村中现正经营农家乐有3户,标准床位40个,餐位600个,每逢节假日,村口都排满了车队,这些来自上海、杭州等地游客都是冲着“千年无癌村的秘密”而来。 77岁的林跃哲是一名来自上海的退休干部,夫妻俩一个月住下来,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还有好客淳朴的山里人。林跃哲坦言,无癌村最大的长寿秘诀就在这山水之中:“吃在农家,饭菜都特别香,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没了城里的嘈杂,感觉是一天比一天精神!” 清新空气、郁郁青山、潺潺绿水,沉淀在丽水的这些现代社会最为稀缺的元素,如今俨然成了“明码标价”的“金山银山”,吸引着都市人按图索骥,涤荡浊心。 与火热的“民宿经济’比翼齐飞的还有当地的“土货经济”。凭借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遂昌某村村民周月根一年光卖卖冬笋都能卖个20多万;缙云厚仁古法榨取的茶油,即使卖到了45元每斤,也还是吸引着城市人驱车赶来抢鲜;得益于好山好水的滋养,庆元香菇的品牌价值“水涨船高”,已经达到了40亿,堪称世界第一菇。 “让产业变绿,又让绿变产业”,这正是浙江走“两山之路”应有的题中之义。无论是集乡村旅游、休闲购物、湖鲜美食为一体的宁波之滨,还是在浩淼清波入画屏的底色中“卖”风景、“吃”生态的丽水乡村,浙江正巧手舍弃“蒙尘”GDP,著起“绿色”文章,在经济发展的长河中荡漾开绿色涟漪。 山水为底雕琢两美浙江 生态自觉造就全域格局 有专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不仅是对原有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更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浙江人,正在挥洒铺陈“水清、山绿、天蓝、人和”的“两美”浙江新画卷。 背靠风光旖旎的云和湖,石塘镇西滩头村可谓是“十里云和”风景线上重要的节点。日前,一座“垃圾兑换超市”在该村正式投入运营,石塘镇34个行政村的村民搜集的垃圾中可回收的资源,都可以拿到这里兑换“超市”里的肥皂、洗衣粉、盐等日常生活用品。 西滩头村70多岁的老人赖永旺说,晚上他和朋友们沿村散步,看到垃圾就捡起来放到随身携带的垃圾袋里。像赖永旺一样,石塘镇很多农户拿到了1只专用垃圾桶和5只垃圾袋,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 “垃圾兑换超市”开张至今,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前来兑换生活用品,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也潜移默化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保护生态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从尘土飞扬、房屋破旧的落后到处处整洁、房前屋后遍地花草的美丽村庄,点点滴滴的变化正在西滩头村发酵。对此,该村渔家乐老板蓝加龙颇有感触道:“我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来看风景来吃鱼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年收入都翻了几番。现在环境美了,水更清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也开始了……” 往往大道至简,却是知易行难。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浙江用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执拗”,划上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化号,构筑出一个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在遂昌汤山头这样的青山绿水间,人们寻得到乡愁;在这样余姚四明山这样的金山银山中,人们看得到远方。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一次调研中曾表态:宁舍经济翻番也要保绿水青山。而如今,它更像是浙江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和决心。迎着社会经济转型的风口,浙江正以稳健自信的脚步,开启着新的“绿色十年”。(完) |
关键词:金山银山,浙江省委,薄壳山核桃,梦里水乡,山绿,绿变,绿色,山水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