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年倾情逐梦“两山”间 力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5-08-15 11:25: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浙江十年倾情逐梦“两山”间力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安吉美丽乡村安宣摄

中新网杭州8月15日电 浙江十年倾情逐梦“两山”间 力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行走于浙江的江河湖海,耕耘于七山一水二分田,领略生态与经济的共生共荣,方能深深地领会到辛弃疾这一名句的精妙。的确,以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为起点,十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已辐射到浙江的角角落落,化作浙江大地生动的现实。

十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带动全省人民一路倾力绿色逐梦奔向“绿富美”,用这一科学论断去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让这一论断成为百姓致富的源泉、令这一论断焕发出机制体制的新优势,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民更富、省更强的未来,可期可盼。

“两山”成新发展突破口:政府强势倒逼转型

江南之地、自古繁华。可是受资源缺乏的束缚,浙江的经济账本在历史上也曾一穷二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经济格局背后是敢闯敢拼的浙江人的“无孔不入”,也是政府在市场经济发轫初期的“无为”而治,善用民间自发的改革力量去激发市场活力。

伴随着浙江经济体量的扩容,浙江省委省政府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五个字的分量。200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2003年,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视和推动下,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同年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把创建生态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正式提出。

2005年8月15日,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时,正是浙江省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的关键时刻,也是处在转型期的浙江人犹豫迷茫的时刻。

当时,安吉县已提出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的目标。从2003—2006年,余村用三年时间,相继关停矿山、水泥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300多万元直降到20多万元。这种“断崖式”下降,让原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和当时村两委成员们感到有些不舍。

当时安吉经济相对欠发达,安吉全县上下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但对“发展经济是否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感到比较困惑。安吉的困惑不是个例。转变的观念何谈容易,这是对原有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指出,在过去,曾有两个观念:“为了金山银山可以牺牲绿水青山”,以及“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李君如看来,这实际是把“可持续”与“发展”割裂开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安吉余村的老村委,习近平提出了这一科学论断。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评论鲜明提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迷茫有时、犹豫有时,但是党委政府、人民的信念还是归于一处。特别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果敢地采取倒逼机制,倒逼“两山”的和谐共存。

“往往越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就越容易出现路径依赖的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要依靠市场主体内在的力量,但更需要外部的力量去倒逼它。”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浙江铁腕推进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工程,就是用政府的强势力量倒逼转型非常生动的实践。

让我们把视野转到浙江中部城市——浦江县。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话来说,对浦阳江浦江段的整治,就是吹响了浙江五水共治的冲锋号。

水晶曾经是浦江工业的“五朵金花”之一,衍生于20世纪80年代,这门精致的玻璃艺术给浦江人带来了巨大财富。当璀璨的水晶美丽世界时,浦江当地环境却变得不堪入目,80%的河流受到污染。这折射出浙江八大水系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产业低小、无序。

倒逼迫在眉睫。2014年初以来,浦江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4353家,淘汰水晶落后设备2.1万台,水晶加工户已锐减为目前的1376余家,即将进入新建的水晶集聚区整合发展。

从大山走出来的浦江人朱筱洪靠水晶发财,在最巅峰时,有一两千人同时为他加工,年收入有一千万到五千万。然而随着风向的转变,朱筱嗅到了其间的微妙变化。2008年,他开始淡出水晶加工,转向生态农业,并投入3800多万建起了一个香榧基地。

随着水晶产业的整治推进,短短两年时间,浑浊的流水又重新扬起了清波,浦江经济不降反升。一条精品线串起了浦江多个美丽小村落,一副曼妙的转型升级画卷正在慢慢铺展。

水是一面镜子,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近年来,浙江省全面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程,截至目前,该省累计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累计完成黑臭河治理验收4660多公里,浦江等9个县(区)成为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亿平方米,进行“三改”建筑面积3.3亿平方米。

通过治水、拆违,浙江逐渐摆脱对于低小散传统产业的依赖。抓住治水、拆违这个牛鼻子,浙江也抓住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关系的关键环节,找到了在新常态下,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

主动打破旧饭碗,浙江正在端起、端好绿色新饭碗。2013年8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发布《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的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禁止开发四大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制度,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行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浙江脚步稳健而自信。

“两山”成致富源泉:叶子也能变成票子

浙江绿色前进道路中,世世代代根植于此的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2013年4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浙江省第十次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指出,把生态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势所必然、势在必取、势在必胜。关键在于算好“四笔账”: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算好总账,重视群众心里的账。

群众这笔账始终记挂在浙江一任又一任党委政府的心头。

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在浙江是个明星村,这里是浙江四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习近平、张德江、赵洪祝、夏宝龙都多次来到下姜村,与村民共同探索乡村的致富道路。村支书杨红马十分有感触:“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得到的不单是资金上的支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思路的拓宽。”

这是有感而发,通过泛黄的照片可以看到,近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墙房、茅草屋。“以前我们这里有句话,‘烧木炭、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我小时候家里穷,每年出了正月粮食就不够吃了,都要去附近村子借粮。”如今,村民姜东勤跟记者忆“苦”时,已经过上了“甜”日子,他坐在自家农家乐的大厅中,充分享受着四面环山、门前溪流缓缓带来的安逸,发自肺腑地笑着。

依托生态优势,下姜村开始走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的农旅结合道路。2011年,姜东勤家开了村子里第一家农家乐。通村的淳杨绿道将源源不断的游客引进了这个曾经封闭的小山村,如今,下姜村的农家乐、民宿不断增加,一些观光农业园也正在兴起,葡萄园、草莓园、桃花园、茶叶园、中药材园、竹笋园等几大园区,让下姜村成为一个四季瓜果飘香的乡村旅游胜地。

“我们一年能赚10多万呢!”不用出门打工、一家团聚、守着一家农家乐过着自由的日子,姜东勤觉得这是令城里人羡慕不来的福气。今年1月至6月,淳安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36.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36亿元,分别与去年同期比增长23.9%和26.5%,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群众这本账在党委政府心中有多重,群众对于党委政府的感情就有多深。今天的下姜村,不但有“思源亭”,还有“连心桥”、“惠民路”……这一个个名字,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帮助、引导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生动注脚,是“美丽经济”兴起的风向标。

行走在浙江大地,能切实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美丽经济”之风,而接力十余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是美丽之风的根源所在。

回顾历史,伏笔,早已埋下。

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进一步发展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瑰丽篇章。

十年,历任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与时俱进推进工作转型,千方百计加大政策力度,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再来看今天的安吉,曾经关停矿山的困惑早就“烟消云散”,环境、空气、水成为了摇钱树,“山里负氧离子浓度至少每立方厘米3000个!”来自上海的一位游客说,他对山间的矿坑溶洞充满了好奇,村中千年的银杏树和百岁的娃娃鱼在城里也根本看不到。

余村党支部书记胡加仁曾因打炮炸石被震聋了一只耳朵,这个声音洪亮的汉子坚定地认为,在治水护绿中,余村收获了独特的未来。

“我是一个在安吉生态文明建设战斗了十个年头的老兵。”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动情地说,十年来,安吉践行两山的主要做法是:持之以恒优美环境,养护绿水青山,不断改革创新、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推进项目,转化绿水青山,不断增强实力、转型提升。时刻不忘惠及民生,分享绿水青山,不断实干担当、为民谋利。

十年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农村不再是经济“洼地”,幸福“谷底”,农村变景区、农业变商业、农民变老板,农村沉睡的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经济的资本,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一个精致的小品。

放眼浙江,更是形成了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全域化生态格局。十年间,浙江GDP总量从1.3万亿迈进4万亿,居民纯收入增长3倍,特别是农村居民纯收入全国率先破万。同时,浙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常年位列全国前三,实现了“既富也美”的和谐发展。

这正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所说的,“两山”论断让大家意识到,环境、生态也是财富的源泉。

“两山”制度创新:顶层设计护绿更长久

展望未来,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建议,可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的引导下,以生态文明为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普及绿色经济,推广低碳经济。

这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说,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土地矿产等生产要素、以及要素效率。现在,靠投入生产要素这条路已经走到头了,下一个来源就是技术进步、体制创新。

十年来,浙江就是如此践行着,并构筑了顶层设计。

据介绍,2005年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对钱塘江源头地区的10个市县实行省级财政生态补偿试点、对全省八大水系地区的45个市县实行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对丽水等地实行“不孝核GDP和工业总产值”举措等,强调发展不只看“经济”的脸色,更重视“自然”的气色,加快走上“绿富美”的发展之路。

今年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为26个原欠发达县摘掉了“欠发达县”的帽子。“开化要形成美丽风景线。我们要抢抓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机遇,用公园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城乡,打造‘两美’国家公园。”26个摘帽县之一的开化县县委书记鲍秀英语气坚定。

开化的底气来自于过去的成绩、未来的展望。

在过去,包括开化在内的26个的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多超过全国县域经济平均水平的发展硬成绩,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道路上走得自信而稳健。看未来,从2015年起,浙江对26县不再考核GDP及相关指标,主要考核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居民增收的工作。省里每年从新增财力中安排一定资金,按综合考核结果,对干得好的县,实行差别化奖励;对干得不好的县,不仅没有奖励,还要适当减少帮扶资金,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激励机制。

鲍秀英的一番话代表着机制创新带来的理念转变:“新考核办法要求我们专注于生态保护。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政绩。”

这也呼应了十年后的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调研时深深嘱咐的“山清水秀是浙江最大的资源和资产,必须保护好”,“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眼下,浙江正站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哲学高度,矢志不渝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源源不断地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努力使浙江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民更富、省更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在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继续发挥样本示范作用。

“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跃进。”《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断言照进现实。(完)

关键词:浙江省委,浙江大地,金山银山,浙江经济,两山,发展,浙江日报,可持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