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安倍谈话”:措辞暧昧缺乏诚意
日本政府8月14日傍晚在临时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战后70周年首相安倍晋三的谈话。安倍此后在首相官邸举行记者会,正式发表了该份谈话。 中新社发 东友 摄 视频:安倍: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负“谢罪宿命” 来源:上海电视台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刘旭)当地时间14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8月15日为日本战败日,今年又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安倍此时讲话透露出的关键信息引发广泛关注。 以“内阁决议”形式发表谈话:妥协外界舆论压力 在安倍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前,日本媒体曾透露安倍欲以“个人名义”发表谈话,引发舆论对安倍谈话形式的猜测。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对中新社记者分析说,安倍最初是希望以内阁决议形式发表谈话,却不愿把涉及到“侵略”“道歉”等关键词写入谈话文本,但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要求“安倍谈话”沿袭“村山谈话”的道歉内容,并明确日本曾经侵略他国的事实,安倍的谈话内容无法在内阁获得通过,因此才转而寻求以“个人”形式发表强硬讲话。 但之后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安倍不得不拿出一个一定程度上作出妥协退让的文本,而这个文本实际上基本满足了公明党方面的要求,采用内阁决议的方式也更符合此前的惯例。 “作为一国首相,用什么形式谈话并没有本质区别。”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强调说,采用内阁决议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安倍更具诚意,只能说明日本政府在当今的敏感时间节点对外界舆论作出妥协,也反映出沿袭“村山谈话”基本精神是国际社会的一致期待。 谈话包含四大“关键词”:措辞暧昧缺乏诚意 安倍此番谈话能否承袭此前“村山谈话”立场、涉及“殖民统治”“侵略”“反省”“道歉”等四大关键词,一直备受关注。 据日本首相官邸网站发布的安倍讲话全文,其在谈话中确实提及了这四个关键词。刘江永认为,安倍是在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爱好和平人士的呼声下,作出这样的表态。 不过,安倍仅以回顾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反省”“道歉”,并以第三方的口气称“世界应该彻底告别殖民统治”。不仅如此,在提及日本当年的侵略战争时,安倍用“那场战争”做以指代,避称“侵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专家吕耀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安倍在谈话中只是表示“再也不能将武力恐吓和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并没有明确表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造成的伤害,“说到底还是在顾左右而言他,尽量淡化侵略。” 吕耀东认为,安倍这种“字斟句酌”的表态在本质上有别于“村山谈话”,不利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实现和解。 后代不应背负“谢罪宿命”:妄图割裂历史 安倍在谈话中同时宣称,日本战后出生的人已超过总人口的八成,这些“与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的日本人及其后代,“不能再背负继续谢罪的宿命”。 高洪认为,对侵略战争性质的认识不会因时间而变化,不会因为过了几代人,就可以对历史文过饰非。今天的日本政府如何看待、判断和定义过去的那段历史,直接影响到未来日本国家战略发展走向。“子孙不再为祖先的做法承担历史责任,是在暗示日本政府今后不必再作出道歉,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吕耀东也指出,安倍此言实质上是想卸掉日本发展道路上的历史包袱,但想卸掉这个包袱,前提是要对日本发动的军国主义侵略战争作出深刻反省和忏悔。“在这方面,德国已经作出表率。日本政府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才能让亚洲受害国真正看到其诚意。” “稀释”关键信息:与“村山谈话”有差距 安倍的谈话长度约为3400字日文,远超出此前的“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 高洪认为,“村山谈话”用极其简洁明朗的语言言明侵略战争的性质,并作出真诚道歉,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安倍一方面在舆论压力下不能推翻村山谈话,另一方面又不愿完全认同其观点,所以免不了遮遮掩掩,用翻来覆去的复杂表述夹带一些将来可用以辩解的空间,同时通过强调日本战后的国际贡献来冲淡在特殊年份谈话的关键性质。 吕耀东也认为,安倍谈话内容之所以冗长,更多地是为“那场战争”作解释,本质仍是要淡化“侵略”,值得警惕。 “谈话”诚意:仍需见实际行动 2005年战后60周年之际,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8·15”谈话中,沿袭村山谈话中的关键表述,这在自民党首相中是史无前例的。但2006年,这些内容又在小泉谈话中消失,在他之后的自民党首相的谈话中,再也没有恢复这些内容。民主党经历过“8·15”的两任首相也都没有提及“道歉”及“侵略”。这也引发外界对于日本首相谈话诚意的质疑。 高洪认为,对于日本政治家来说,在“8·15”这个敏感的历史节点上,要给世界一个交代,处于“不得不说、不得不说好一点”的位置。但是安倍此时所言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其真实想法,外界必须要“听其言、观其行”,将安倍今日谈话作为其明日行动的语言标尺。(完) |
关键词:刘江永,日本国家战略,侵略,道歉,村山谈话,关键词,措辞,殖民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