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风为运动题材电影"破风" 带动更多体育片出现
由林超贤导演,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王珞丹、陈家乐、欧阳娜娜、连凯等当红明星主演的首部热血青春大片《破风》已于8月6日全国上档。影片上映以来,口碑一路飙升,在各大电影网站评分占据同档期电影之首,被誉为中国电影良心之作。更多的观众和业内人士盛赞其对中国电影的巨大贡献,运动题材电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吹响了华语电影类型片崛起的号角。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难度高 成本、场地、演员安全 导演挑战各种“不可能” 在中国,运动电影之所以乏人问津,是因为拍摄难度非常大。如何让非职业选手的演员具备职业运动员的专业度,如何保障演员安全,如何解决专业场地、设备等等,每一样都困难重重。 首先,运动题材对于演员的要求极高,为了贴近角色,必须进行长时间的专业训练,甚至要把演员打造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准,这样的时间成本,对于正当红的演员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同样的时间,他可以拍三到四部电影。抛开时间因素,运动电影对演员的伤害同样令人望而却步。《破风》主要演员分别进行了几个月的魔鬼训练,在拍摄过程中,有80多人受到程度不同的摔伤,可以说是代价不菲。 其次,运动题材依然很难拉到投资。《破风》里面,一个演员全身上下的装备要7000多元,这样的装备需要1500套;专业赛车2万多一辆,电影动用了400辆,很多钱就这样花在了观众看不见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林超贤15年前就在运作自行车题材的项目却几度搁浅,直到《激战》成功之后,这一项目才得以上马。为了这些场面,《破风》花费过亿成本,还找来几千万的设备赞助。把这样一个题材讲好,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就连林超贤自己也说:“我拍了这么多年电影,只有这一部是无法掌控的。” 先例少 运动电影无人敢碰 导演甘当“破风手” 运动题材作为最大的电影类型之一,一直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这一类型往往佳片频出,甚至有着“运动无烂片”的传说。而在中国,运动类型片却一直是一个空白,中国电影诞生至今,能称得上运动电影的数量仅有约100部,精品更是微乎其微。对于年轻观众而言,他们能想到的恐怕只有一部《少林足球》,确切地说,它其实是一部披着运动外衣的动作喜剧;对于年长观众而言,他们能说出来的仅仅是年代相当久远的《女篮五号》。 两年前,林超贤用一部《激战》为中国运动类型电影破局,两年过去了,林超贤再次出手,《破风》诞生。比起《激战》来,《破风》更加冒险。《激战》把动作片和运动片结合起来,即使是观众对运动电影不感兴趣,也可以为了看拳拳到肉的动作戏而进场。相比之下,自行车运动的拍摄难度十倍于前者。值得庆幸的是,《破风》极其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它的竞技场面拍得异常出色,满屏的雄性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那种运动电影特有的紧张刺激让人从头到尾肾上腺激素飙升。可以说是这个夏天最具燃性的电影。 《破风》的片名是一个自行车运动术语,“破风”是指在高速骑行下,自行车需要通过前面一位领骑自行车手配合,减小空气阻力,节省后面自行车手的体力。这个行为就叫“破风”,这位选手就叫“破风手”。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可以称林超贤为中国运动电影的破风手。 口碑好 努力得到观众认可 带动更多体育电影涌现 国产片虽然看上去繁荣昌盛,但实际上能够数得出来的种类只有寥寥几种。大部分时间,观众买票进场,只是在拿着新瓶喝旧酒。正如著名影评人桃桃林林所说:“运动题材一直是华语院线少见的类型,其实也就林超贤在做。其实华语类型片还真是挺枯燥的,翻来覆去也就那几种,武侠、奇幻,前几年因为《疯狂的石头》引出一堆小成本恶搞喜剧,之后是《失恋三十三天》带来的爱情喜剧或是小妞电影热潮,如今是青春怀旧片的天下。这是内地院线类型的开疆拓土,一直周转于青春怀旧或是都市爱情总是会腻。”在这样一个局面之下,敢于吃螃蟹的人往往也是摔得最惨的人,这样的冒险,值得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向他致敬。 林超贤的努力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双重认可,电影自上映以来口碑一路飙升,很多人更是看到了它为中国电影所做出的贡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说:“《破风》是目前中国最好的体育类型片,没有之一。”有媒体这样评价:“林超贤导演连续用《激战》和《破风》为国产电影‘破风’,为丰富国产电影类型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林超贤的两部运动电影叫好叫座,无疑会让更多的投资人和电影人注目这座富矿。在《破风》之后,陈可辛执导的《李娜》正在剧本创作中,而郭子健导演的羽毛球题材电影《全力扣杀》也蓄势待发。可以说,《破风》的成功对于中国电影拓宽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关键词:破风,体育片,题材,题材电影,彭于晏,激战,电影类型,体育电影,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