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过硬,服务也要品牌化(记者观察)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2015-08-14 05:45: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全天候—反应快

今年3月初,中车四方派出的一个由31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团组,来到阿根廷开展技术服务,为阿方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中国提供的新型动车组科技含量高,当地铁路公司却缺乏相应的操作和维修能力。为帮助阿方掌握新型动车组维护技术,去年10月,中车四方与阿根廷国家铁路运营公司签订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协议。这是中国城际动车组的首个海外技术支持服务项目,标志着中车从输出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向输出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的升级。

中车四方阿根廷公司副总经理刘传锋专门负责技术支持服务。他介绍说,公司派出了一支精干的技术队伍,为阿方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保姆式”技术服务,包括为司机和车辆段维护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也为阿方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如因操作不当或其他事故造成损坏,技术支持团组的专家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阿方提供损坏评估和诊断、出具修复方案。

技术服务团队还为阿方提供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动车组技术原理、故障处理和检修维保等。他们还在3个铁路车辆段设置了技术支持中心,为铁道线出现的紧急故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车辆段的工作小组都由主任设计师级的技术专家带队。

刘传锋告诉记者,中方的技术人员为了做维修检测,常常要“添乘”,即工作人员乘坐正常运营中的列车。乘客们看到中方人员的工作服和公司标志,经常会主动打招呼致意。“我们知道,阿根廷乘客的这种热情善意,是中车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来的,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去年11月,兰达佐与中车四方就在阿设立服务与制造合资工厂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计划对阿根廷国家铁路运营公司旧厂进行改造和扩建,为新型动车组提供维保检修等服务,双方还考虑未来通过技术转移,在阿根廷本土制造用于更新首都区域和长途列车的相关设备。计划中的检修厂将聘用和培训当地员工,帮助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责任感—使命感

下午5时,武晓红带着她的技术小组,走进阿根廷国家铁路运营公司的办公楼。电话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反应迅速,有条不紊

按照中车阿根廷项目组的分工,铁道车辆段的工作时间是早7时到晚5时。车辆段员工下班后,夜间电话控制中心人员开始上班,时间是下午5时到次日晨7时。深夜列车停运期间,他们只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白天车辆段和夜间电话控制中心互相衔接的机制,保证了对运营车辆实行全天无间隙的技术支持。

电话控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远程处理动车组运营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是沟通阿根廷业主和技术支持团队的重要桥梁,其作用举足轻重。

武晓红,高级工程师,来自青岛,在国内长期从事动车设计,主攻制动系统。她告诉记者,到夜班控制中心,要应对的不只是制动问题,更需要对车辆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回顾电话控制中心的开张经历,武晓红坦率地说,阿根廷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我们刚到的时候,控制中心还是毛坯房,地面是水泥,夏天没有空调,值夜班只好开窗通风,挨了不少蚊子叮。”

“电话控制中心运行的最初一周,我们是8个人一起上班,不敢打盹,老担心遇上我们不能远程解决的紧急故障。现在3人小组就能处理自如了。”通过3根电话线和3台电脑,电话控制中心连接着调度室和运营在铁路线上的数百辆动车。从指导新司机解决操作问题,到协调派遣应急小组赶赴一线处理技术故障,电话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反应迅速,有条不紊。每天10多个小时的夜班是漫长的,但“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忘掉了时间的漫长”,武晓红说。

中车四方派驻阿根廷的7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担负着市场开拓、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各项任务,跑遍了阿根廷城际铁路的每一个路段,他们的服务是24小时全天候。从输出“中国制造”到输出“中国服务”,中车在阿根廷的成绩,不仅代表着中国技术装备的一流水平,也体现了中国产品服务质量正走向世界前列。

“熬了一夜之后,凌晨时分,从电话控制中心向窗外望去,看到了美丽的朝霞,看着太阳从拉普拉塔河上冉冉升起。我想,与其说我们是在上夜班,不如说是在迎接日出!”在一份工作汇报中,武晓红充满感情地写道。

版式设计:宋 嵩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4日 23 版)

关键词:动车组,损坏评估,中车,服务合同,球队,品牌化,车辆段,中国服务,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