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大枢纽和“经济圈”效应凸显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2015-08-14 02:32: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广州南站大枢纽和“经济圈”效应凸显

“我每次到粤北出差都坐高铁。现在高铁火爆极了。每当看到广州南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场面,总会让人觉得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充满活力、欣欣向荣。”8月10日11时10分,来自广东省社科院的黄先生在出站口对笔者说。他刚乘坐G6029次从韶关到广州南站。

去年年底前,广东连接贵桂地区的两条高铁——贵广和南广高铁开通,为珠三角增添了新运力。但是在开通之前,铁路部门曾有这样的担心:春节前会出现广州到贵阳、南宁的单边客流,而节后会出现逆向的单边客流,可能会造成运力的奢靡。但事实上,贵广和南广高铁根本不需要以往新线的客流培育期,双向客流均十分饱满,1月份日均客流高达2.5万人,是铁路部门之前预计的1倍。今年暑运,广州南站发往贵阳北、南宁动车组的始发客座率高达90%,日均发送量达5万人,已超春运日均值。目前,提前购买中秋和国庆期间广州往贵阳、南宁的高铁车票已经吃紧。究其原因是,高铁的安全、快捷、舒适的优势,不断刺激了人们出行的欲望,其客流增量是自然激发的。

今年以来,因为京广、广深港、贵广、南广和广珠城际5条高铁线在广州南站交会,使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延伸出省高铁干线的城市。广州南站出现了全国罕见的高密度发车现象——每天始发动车组直通全国18个省市区,并往返其中15个省市区。

“我国高铁发展了,人们出行变得频繁了。广州南站2010年开通初期日发送量仅1万多人,5年多时间翻了10倍。现在车站主要有购票、乘车、中转和出站四股客流。要使高铁站‘流大不滞留、峰高不显峰’,就必须做到快运、快疏、快导。”张哲说。

为支撑起每天30多万的旅客快速吞吐,广州南站实行东西双向进出疏导客流。这在广东省交通行业尚属首例。车站两边同时纳入巨大的客流,可以同时购票乘车。这样既防止了高峰期客流对冲,也为旅客进站提供了空间便利,节约了进站时间。

“暑运期间,车站东西两头四个售票厅增加10多台自动售(取)票机,使总数超过100台,这种自助售票的推广,在为旅客提供买票便利和节约出行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大疏散了购票客流。”广州南站副站长刘慧介绍说。

笔者了解到,因为五“龙”戏“珠”,广州南站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中转换乘功能。据刘慧介绍,目前每天有6万人在广州南中转换乘。为方便旅客从高铁与城轨间相互转乘,广州南站推行常态化的便捷换乘服务,每天安排100多人引导、检票和护送,使整个中转乘降过程更加流畅,为旅客节省20到30分钟的时间。这样不仅方便到达旅客“零距离”换乘前往珠三角各地,而且凸显出高铁枢纽站吞吐有余的疏运能力。

未来几年后,广州南站还将与在建的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项目——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连接。届时,广州南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城轨交通枢纽,客流还会大幅上涨,预计中转换乘将超过10万人。

广州南站是全国居指可数的高铁大站,总建筑规模高达60多万平方米。为了让每天几十万旅客顺利出行,车站建立起了以地面标识、静态揭示、灯箱指示和语音引导为一体的立体式引导标识系统。今年以来,铁路部门还开发了手机APP和站内导航系统,只需手机下载导航软件,选定目的地,就能自动形成行走流线,定位目标方位。为解决车站作业区域大、列车密集、旅客安全监控难等问题,广州南站在全国铁路率先创建了综合指挥中心,运用科技手段保安全。

同时,为适应广州南站客流量日益增加的需要,铁路部门与地方交通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南站指挥中心每日通报旅客出站人数,由广州市交通部门调配运力,特别是特殊时期或者零点地铁停运后,公交部门第一时间跟进出站客流情况,增开夜间公交,及时疏导旅客去市区。

高铁强大的“虹吸效应”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流,而密集人流带来越来越多的物流及资金流。目前,广州南站已成为广州市副中心,并荣膺为城市“三大坐标”之一。车站周围汇聚的投资已达千亿元,形成了强大的占地10万平方米的CBD。未来,随着10多条城轨的接入和连通,广州南站客流还会大幅增长,客运大港、大枢纽作用以及“经济圈”效应还将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广州南站,经济圈,旅客,虹吸效应,零距离,运力,城轨,铁路部门,中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