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铁候鸟式乞丐:多是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走捷径
导语:暑期以来,北京地铁突然出现众多“候鸟式”乞丐,行乞时间固定为暑假期间,7月来京,9月前离京,通常为外地年轻女性和孩子行乞。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暑假乞丐”多数来自甘肃岷县,基本都是父母带着正在上学的孩子乞讨,孩子开学前即返回老家。
农民入京乞讨原因 “暑假乞丐”中的父母们也并非一味好吃懒做的失职双亲,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种当归等药材一年能有7000多元收入,仅够生活开支,却无力偿还债务。踏上暑假乞讨之路,正是这些人“走捷径”的选择。而且,这种暑假乞讨模式在当地似乎越发普遍———“来北京之前,夫妻俩听不少同乡说带孩子来北京能讨到钱”。虽然并无确切统计数据,但是想象出成百上千的母子、母女乞讨大军涌动在北京地铁之中,孩子们熟练地磕头、乞讨,与警察“捉迷藏”。 乞讨中的孩子 带着暑假作业乞讨 孩子成为地铁乞讨者对付执法者的“工具”,但是在这个地铁“丐帮”里,无论孩子还母亲,却不得不遵循着“弱肉强食”的规矩——她们躲得了警察,却躲不了江湖。 张晓娟,杨娴的女儿,刚读完小学一年级。对她和弟弟来说,乞讨只是他们暑假生活的一部分。“我女儿成绩很好,这学期还得了三张奖状”,张成亮说起女儿的学习成绩底气很足,脸上都是笑容。 女儿一放暑假,张成亮夫妻俩就带着孩子们来北京乞讨,为了不耽误女儿的学习,张成亮还带着女儿的暑假作业本,“我读到初中,平时回来的时候还能看着她写写作业”。张晓娟的暑假作业已经写得差不多了,作业本的边角被揉得有些卷曲。【详细】 该怎么拯救这些孩子的童年? 靠抓?靠赶?目前看,都不好使。很多乞讨家长坦言,正是为了攒孩子来年的学费,才来讨钱。讨不到钱,他们又岂会半途而废?算算搭上的时间成本、食宿挑费,大概现实已经逼得他们无法回头。如果我们的执法者依旧用冰冷的驱赶、拘留等方式来处理问题,恐怕能解一时之困,却埋下来年“暑假乞丐”越聚越多的隐忧。 为今之计,唯有唤起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公益之心,群策群力帮助当地农村脱贫致富,起码能救一时之急让孩子不用为学费发愁,才能根治岷县“候鸟式”乞讨的难题。 此时此刻,我们既要期待治安管理处罚法发力,还给市民们一个清静有序的地铁乘车环境;更要期待义务教育法发力、未成年人保护法发力、妇女权益保障法发力,还给小“乞丐”们一方踏实的书桌和一个美好的童年。对此,当地政府不妨多走走心、尽尽力。【详细】 相关链接 |
关键词:地铁乞丐,候鸟式,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