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三代公交人传承“干一行爱一行”家训(图)
■张艳丽(左)和女儿栗建琳。
■张福祥早期照片。 1970年,父亲张福祥调入公交公司,当时全市仅有56辆公交车;1982年,女儿张艳丽进入公交公司做售票员,那时全市公交车增加到近230辆;几年前,外孙女栗建琳又走进公交公司做学员、票务,目前全市公交车数量已增至约4300辆。城市公交的发展历程映射出城市前进的步伐,同时彰显出张家人接力“爱岗敬业”的家训,三代人执着奉献的职业传承情怀。 讲述人 张艳丽,51岁,1982年进入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先后做过售票员、广播员、打字员、政工干事,如今仍在公交五公司做政工工作,已在公交系统工作33年。 ★张家家训 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倾心公益;勤俭持家,和谐幸福;本分做人,踏实做事。 父亲 答应陪女儿逛公园 修了一天车给忙忘了 父亲张福祥老家在藁城岗上村,1970年从部队转业回石,被调入市公交总公司,因为他有修理机械的底子,所以干起了修理工作。那时全市公交仅有56辆,公交车多数很破旧,经常抛锚,乘客下车推公交的场景时常出现。 父亲做事本分,从修理工做到班长、组长,又当上了路队队长、书记,1997年他从领导岗位退休。当年运营车辆较少,相对来说车况也较差,每个路队只有一名修理工,要保证线路正常运转,车辆按点出车,那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全天坚守。由于工作性质,虽说单位离家不远,可按时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甚至一整夜都不着家。 记得有一年冬天,父亲刚准备收拾下班时,突然一辆公交车在途中抛锚,他立刻换上工作服,连走带跑赶到了现场,仔细询问车辆状况后,不顾雪地冰凉,钻到车底下就开始修。 二十分钟过后,车况恢复正常。此时他完全可以下班,但考虑到不能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出车,又持手电筒对全部车辆进行排查维护。当从最后一部车底钻出来已是凌晨五点。 正是父亲认真、负责的态度,执着、上进的性格,使他在短时间内一步步走向了路队书记、公司副书记、营运副经理等管理岗位,得到了公司的重用。 那个年代的公交车更新换代缓慢,车辆抛锚的情况时有发生。身为修理工,父亲每天早上6点钟就得往单位赶,检查车况,而夜里遇到车辆抛锚需要急救,回家的时间更是没个准儿。 张艳丽那时不过六七岁,下边还有弟弟和妹妹,因为母亲上夜班、父亲不下班,姐弟三人经常在深夜里被噩梦惊醒。有时候凌晨醒来,街道上都有扫街的了,可是父亲仍没有回家呢! 张艳丽七八岁时,有个梦想:让父母带着去公园。有一个礼拜天,父亲终于答应她逛公园。没想到临走前,单位又有抛锚车辆了,父亲只好先去维修。等啊,等啊,三四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只好先带孩子去,因为带着三个孩子,途中张艳丽一个没“跟紧”,就看不见妈妈、弟弟、妹妹了。幸好,母亲及时发现在站台上哭泣的张艳丽,将委屈的孩子安全地带回了家。 晚上父亲回到家,张艳丽因为没去成公园,还在生父亲的气呢!没想到,父亲竟然问她为啥哭?原来,他忙于工作早把去公园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 作为公交人,父亲一干就是27年,为公交事业奉献了大半生时间,无怨无悔。父亲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影响到张艳丽,使她也走上了公交之路。 讲述人 怀孕发着烧坚持上车心脏手术后还放不下工作 1982年12月,张艳丽通过考试进入公交系统,担任售票员的职务,终于圆了她的公交梦。那时,全市公交车有近230辆。 起初,有师傅带着她,没什么可怕的。突然有一天师傅高烧休假,车辆也不能停运,经领导多次与她谈话,要求并未出徒的她接任售票和报站业务。因为对业务还不熟悉,她的内心产生了极重的负担和压力。 那时候还需口语报站,每到站点她都扭捏放不开,喉咙发紧,低声低语,甚至报错站名,致使乘客未能准确下车,她曾遭到乘客的埋怨和训斥。 回到路队她便大哭,又是找领导诉苦,又去抱怨父亲不管,决定离开工作岗位。父亲了解到实情,及时给她做思想工作,凭借多年的经验,教育她遇事不要盲从,要坚强理智,多找自身原因,也不能因一次失败而放弃发展改进的机会,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通过与父亲的沟通,张艳丽增加了信心,努力改进、提高服务意识,努力保持微笑,开始虽感觉“笑容很假”,但她却一直坚持着,服务用语也用录音机一句句练习。久而久之,随着自己的刻意锻炼、业务知识的增长,加上自己虚心请教的态度,面对乘客的脸红心跳感逐渐消除,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因为各种指标完成得好,当年她的月工资、奖金拿到16元,而一般职工的工资奖金不过七八块钱。 就因为这种执着努力,三年后她就被光荣地选拔上了文明新风车组,即现在的188车组(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车组),接着又以车组为代表,参加总公司学习交流劳动竞赛活动,当年交通并不发达,为拿到好成绩,骑自行车围绕整个石家庄熟悉地理环境,最终以一等奖的好成绩完成了比赛任务。 1987年张艳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石家庄第六届政协委员。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她在怀孕期间发烧38℃,仍然凌晨四点钟起床赶上头班车继续工作。 记得2001年6月,张艳丽参加总公司放风筝比赛活动时,突然感觉有些喘不上气,后来被诊断为心血管狭窄,需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可她考虑到自己住院后将影响工作,便想坚持到月底,把工作安排合理,才去治疗。领导多次给她做工作,她都表示自己能行。没过几天,自己的血压升至了170,强行被送至医院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在病休期间,她忍着伤口的疼痛,用电话与同事沟通,以高标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别人问她为何如此拼命?她只是说,干一行爱一行,她喜欢这样的工作,忙并快乐着。 关于公交司机和职工做公益做好事的新闻,现在经常在报纸上能够看见。事实上,市公交总公司一直保持这样的传统,而张艳丽在2000年便接力这种传统,她时常和同事一起做公益。 2000年的一天,有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给张艳丽所在的路队邮来一封信。在信中这位残疾人介绍,有一位叫贾春红的公交司机,六年来一直结对帮扶她,她很感激。 张艳丽被这封信打动了,寻思着如何减轻贾春红的负担。于是每逢节日,张艳丽带领团员青年一起探望这位残疾人,带去她们自掏腰包购买的米面油,冬天还给这位残疾人送去大白菜。她家里的热水器坏了,大家帮着修理,坏得实在无法修复,大家又一起花钱给她买了台新的。这一帮扶活动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让这位残疾人备感温暖。 随后张艳丽等人的公益事业“一发不可收拾”。在工作之余,她经常组织职工到敬老院,给老人理发、洗头、洗衣服、晒被子;她经常组织职工到滹沱河捡拾垃圾。单位有困难职工得了重病,她组织捐款一捐就是8000元钱。她陪着丈夫去医院住院治疗心脏病,发现医院内有很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虽然自家人有病需要钱治疗,但她还是省出来1000元钱捐给对方。 就这样,做过支架手术的张艳丽,在爱岗敬业的同时,还倾心公益,传承着张家的家风家训。 女儿 打小就是公交义务监督员 要把“这一行”传下去 张艳丽的女儿栗建琳,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学的是声乐和钢琴专业。2010年,当全市已有3280辆公交车在奔跑的时候,栗建琳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公交公司。 姥爷和母亲都是公交人,栗建琳对公交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上小学时,她每天两趟坐12路公交车上下学。因为母亲是12路车队的政工员,所以每天发生在12路的事,她都完整地告诉母亲。哪天司机和乘客发生了纠纷,她便告知母亲谁对谁错,她成了小小的公交义务监督员。 栗建琳说,她在公交大院长大,打小的梦想就是像妈妈一样,做一个光荣的售票员。没想到,公交发展迅速,有了无人售票车,于是她就想当一名公交司机。 大学毕业后,机会来了。公交公司为了更好地服务乘客,招募了一批艺术生,而她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以此进入了公交公司。 现在她的职位是票务,就是管钱袋子,每天将公交车上的钱袋子取下来,再送到点钞中心。这其间不能有半点马虎,而且它关系着公交司机的业绩,工作虽然简单了一些,但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位。 而今27岁的栗建琳对工作像姥爷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此外她还像母亲一样在工作之余做公益事业。前几天,媒体报道有一位姑娘得了白血病,她通过微信捐了200元钱…… 栗建琳说,她家三代人陪着公交事业一起成长,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前进步伐,“我们只是普通的公交职工,但公交事业和这个城市,都缺少不了我们这样的普通员工,我们有责任将这份职业传承下去,直到永远。” |
关键词:家训,公交司机爱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