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新闻深加工

“感动吉林”女孩缘何出走自杀 不能承受的“感动”之重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 白肖云 2015-08-11 17:30:5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各方观点

  正方:争取公平何错之有?

  采取出走和自杀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委屈与不满,是不应该的。不过,舆论的误解与炮轰,也有失公允。当然,娇气、任性、脆弱这样的结论很好下。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一个“感动吉林”的先进人物,居然为加分而获得一等奖如此较真,是否把名利看得太重?

  先进也好,模范也罢,其首先是一个平等的个体,别人获得的一切权利,其也应享有。若没有基本的公平保证,一切权利都将沦为泡影。王昱人所看重的,或许并非一等奖学金的结果,而是希望得到公正的待遇。既然参与并有资格获得这种结果,为什么不去争取?一个人,若是因为背负了先进的荣誉,就要牺牲一些基本的权利,那么要再多的先进又有什么意义?

  胡适先生说:“争取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取国家的权利;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这是一种基本的权利观。许多人以保护之名行着伤害,以道德为名践踏着道德。到最后才发现,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伤害自己,因为当秩序被破坏,规则被颠倒,那么谁都可能会沦为难以自救的下一个。(信息时报)

  某个群体以“合理”理由去蔑视个体权利,是很可怕的事情。这倒不是因为不给当事人以申诉的权利,而是默许你在体制内申诉的权利,却基本上不会让你维权成功,而且在接下来还要面临被孤立被指责等众多“毒箭”,并且要被一个群体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在此语境下,又有谁会选择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去寻求自己认为公平的解决之道?而在这种情形下做出的极端行为,是因为当事人心理脆弱吗?撇开王昱人们的经历不说,当下舆论声音的呈现,无疑证明着这种看问题的视角还很有生存土壤。(中国青年报)

  反方:道德模范别太“脆弱”

  王昱人尽管再三解释,她出走并非因为其评奖加分要求未获满足,而是因为评奖不公,但这并不能回应人们对其“任性”“脆弱”“玻璃心”的质疑。王昱人的经历提出了一个问题:道德模范是否永远高居神坛受人仰视?当道德模范必须走下神坛接受人们品头论足的时候,能否承受这种巨大的评价落差?

  王昱人是无可争议的道德模范,即使到今天,她仍是值得褒扬的“感动南粤校园”年度诚信人物。只不过,王昱人太过在意别人对她的道德评价。其实,无论是王昱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懂得,道德模范不是道德完人。

  目前,王昱人的所在班级早已毕业,其奖学金评定一事也已尘埃落定,但王昱人仍然希望学校能够重新评定。“不是计较奖项荣誉称号,而是希望公平公正”。这显然不太现实。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来看,经历了出走乃至意图自杀的事件之后,王昱人本该看淡这一切才是,一定要争取所谓的“公正公平”,到后来恐怕只能产生出更大的心理落差。(信息时报)

  评优加分何以异化为利益之争

  所有人都拿道德说事,可大家都没把道德当回事。在这件事情上,王本人、王的家乡和学校都有必要反思,社会树立道德模范,给予奖励,它的本意并不在于将道德的事情功利化了,而是希望感动社会引领社会。离开了道德本身,它什么也不是,我们是否都在道德身上附加了额外的负担?

  高处从来不胜寒。种种荣誉加身,让王昱人已经不能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必须活在光环之中,整个世界都以她为中心。一个从前自立自强的女孩子,如今变得经不起一点风浪,这是她个人的悲剧,而值得反思的,则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表彰机制。

  相关链接

  评优加分何以异化为利益之争

  为何会从“感动吉林”到“震动羊城”

关键词:感动吉林,出走,自杀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