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划定“十三五”规划总框架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15-08-07 08:57: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将于10月份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今年5月份,在浙江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系统阐述了“十三五”规划的框架和目标。习近平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增速换挡的压力有所加大,而且新旧动力的转换也在进行之中,新动力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以至于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近日在《经济日报》撰文称,上半年7%的经济增长速度“含金量”较高。可以说,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到发展意识不淡化、发展干劲不懈怠、发展势头不减弱。我们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GDP,这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从“九五”时期开始到“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列入历次规划纲要,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不断推进。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诸多变化,“三期叠加”下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显现出了更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等经济指标增速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均在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投资和出口回落过大,加大了稳增长的难度。张其佐认为,上半年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运行,预判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效果会在下半年凸显,经过努力是有把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习近平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1%,回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加快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为0.2、3.1和3.7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3.1%、43.5%和53.4%。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网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战略思路研究》中期成果称,随着劳动供求关系及其他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在增长率降低的同时,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在未来5-8年进一步加速,尤其是产业结构将逐步调整变化,第二产业比重将趋于稳定并逐步缩小,而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加大。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也将促使我国从以往的技工制造向设计制造转变,即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习近平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日报》4月2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十三五”时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有效的制度与支撑环境,降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

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我国是农业大国,2004年至2015年,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全力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现代化效果已逐步显现,生产方式调整取得成效。上半年我国粮食产量与产能同步提升,适度规模经营与主体培育同步加快,科技支撑与装备保障同步升级。目前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比重已超过30%,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大幅提升。另外,农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使用比例增加,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效果开始显现。

习近平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一年多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逾500项。国企改革、生育改革、军队改革等领域进一步推进。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中国正行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下推进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改革实践,是一个矢志复兴梦想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回答的重大命题。

习近平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资源、环境、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一直长期存在。今年以来,我国的区域协调政策将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为基础,形成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战略格局;而环保的核心则主要包括寻求资源的高效利用、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强调,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科学论断。在我国,绿色发展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而是上升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愿景、主要任务、制度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被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今年8月,环境保护部表示,已起草完成了“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思路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初步确定的在保留现有4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三五”环保规划有望将更多的污染物纳入国家约束性减排指标。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乎改革发展大局。在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于民,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也是党和政府沉甸甸的责任。改善民生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扩需求、促发展,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能激活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激发亿万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活力,在实现个人价值过程中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让中国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习近平强调,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份数据显示,按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占总人口的5.1%。“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消除贫困人口是当务之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做客中国经济网时在谈到未来5年减贫目标时表示,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使贫困人口生活逐步好起来。我国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虎)

关键词:十三五,习近平,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现代化,经济日报,规划纲要,意见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