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观生态“我们行”
8月3日的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改往日的静谧,孩子们精心的讲解,参观人员的笑靥,与一幅幅多彩的图画,精彩的文艺表演绘成了“童眼观生态——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成果展示现场最亮丽的画面。 “我们热爱蓝天,我想天空翱翔;我们渴望碧水,我想畅饮甘泉;我们保护绿色家园,我想呼吸清新;我们仰望绿色,愿我们在绿色的家园里成长……”这是来自北京市平谷特教中心赵鑫月小朋友在自己图画下配的寄语。 与她怀有共同期望的,还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30多万青少年。作为“童眼观生态——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2015年的主题活动,一年多来,他们用清澈明亮的眼睛发现大自然的美丽,用纯真无邪的心灵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一篇篇动情的文章、一幅幅多彩的图画、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展示着对心中的绿色家园的向往。 “爷爷,您看这幅。”30张承载着孩子图画、文章的展板前,江苏省南通市“红领巾生态文明宣讲团”的小小宣讲员们指引着观众来分享孩子们的心声——“这幅画中小鸟在被砍伐一空的森林里伤心地哭泣。森林本来是小鸟的家,可是如果我们都不保护环境,森林就会消失,小鸟们都会失去他们的家……”“还有这张——小作者画的是小魔仙正在施展法术,将污染的环境净化。小作者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变身环保小魔仙,保护你我,给我们一个碧水蓝天的未来……” 绚烂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稚嫩的声音……勾勒出的是他们对未来生态文明的憧憬。 如果说图画、文字、照片只是孩子们对生态保护精神、感性上的认识,在绿色实践成果交流区展示的东西却让参观者们深受震动。 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小学的展台前,几个孩子打起了竹板向周围的参观者表演起他们自编自演的环保快板。这是他们开展“减霾节能,环保同行”系列宣传实践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据悉,他们学校的学生大多都积极加入到“减雾霾见蓝天”的队伍中。他们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走进公园,开展环保减霾小调查,发放自制的红领巾防霾知识手册,与叔叔阿姨们谈论减霾的有效方法,表演节目号召大家都为减霾做贡献。在家里,他们与爸爸妈妈签订承诺书,自己走路上学或乘公交车上下学,并且监督爸爸妈妈每周少开一天车,倡导身边亲戚朋友共守承诺。假日里,这些孩子还多次与老师和父母走进秦岭山脉,调查雾霾对秦岭动植物的影响和危害,撰写调查报告,倡导人们共同维护秦岭生态平衡,保护西安空气质量。 无独有偶,在重庆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孩子们把生态环境接力调研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一份工作。从1996年以来,学校就开始组织孩子们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开展区情、市情、国情的研学,引导他们关注家乡物种。19年来,孩子们的生态足迹已经遍布全市38个区县及周边地区的山山水水。一届届学生毕业虽然离开了学校,但生态环保调研行动一直在传承。迄今为止,孩子们已相继发现新物种2种,发现国家和省级新纪录各20余种,还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多种,并被数据库收录。 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不甘其后。 “库区内清如镜人与畜禁游泳脏污物莫倾倒水资源须珍惜视滴水如生命……”这是来自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创作的“小学生护水三字歌”。这个学校位于首都水源地——密云水库之畔,学生主要来自环水库南岸的13个自然村,大多数家庭以种植、牧渔、民俗户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学校依托自身的环境,不断开展活动强化学生“我是水源区小主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专门编写了《生态环保校本课程》、《密云水库水资源监测与保护科普实践基地学生活动手册》等教材,号召学生们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周边渔民将密眼渔网改为大眼渔网,保护鱼苗;劝阻家长不在水库里洗衣物,保护水源;劝阻农民不焚烧秸秆和水沤秸秆;并倡导垃圾分类,不乱排污…… 在地处西藏林芝地区的林芝市第二小学,孩子们坚持每周回收废品制度,并将卖废品的十余万元收入,资助贫困学生200余人;同时,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提倡自觉节能节水,购买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清除白色污染,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拒食野生动物等。孩子们多次为雅鲁藏布江捡拾白色垃圾,在城市周围栽种树木,造防风林……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看着孩子们手捧着他们的成果,认真地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参观者的心中都涌起阵阵涟漪—— 他们,正用尚显稚嫩的肩膀逐步挺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脊梁;正用自己的行为,大声告诉社会,环保“我们行”。 种子已经埋下,在精心呵护下,大树终将参天……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文明,外来入侵物种,孩子,生态保护,校本课程,分类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