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借机发农业“补贴财”现象严重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2015-08-05 06:47: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硕鼠”借机发农业“补贴财”现象严重

农民对惠农项目了解不够,经常是村干部发多少,农民收多少,很多农民甚至都不了解这钱从哪来,应该发多少。这往往成为涉农资金被挤占、挪用、违规使用的“强心剂”。此外,一些相关涉农资金管理制度、报账制度和相适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也让一些基层干部瓜分涉农资金更加肆无忌惮

□本报记者邢东伟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生产生活实行一系列财政补贴,被农民群众称为“民心钱”、“暖心钱”。我国农业补贴急剧增长已高达千亿元,正式进入“大补贴时代”。

海南省检察机关调研显示,2013年至2014年,海南共投入涉农资金316亿元,2014年相比2012年增长了18.5%。但是,由于监管没有及时跟进,一些借机牟利发“补贴财”的现象也频频发生,少数基层干部钻了权力与信息不对称的空子,利用手中权力“雁过拔毛”,克扣、截留本用于惠农的资金,让惠农政策成了“空中楼阁”。

对上虚报冒领对下隐瞒实情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母爸村委会有5个自然村,9个经济社,人口约2535人。2013年,县扶贫办共下拨4批物资给该村委会,分别是7月29日4117只黑鸡苗、8月26日88吨化肥、8月28日333头猪苗、10月10日88吨化肥。

据陵水县检察院调研称,这4批扶贫物资发放过程中,母爸村委会“两委”干部除在所在经济社多分得扶贫物资外,还决定给每个村干部每人发20包化肥、2只猪苗和50只黑鸡苗。单化肥一项,“两委”干部13人就多分得260包,占所有扶贫化肥的7.3%。上行下效,经济三社社长胡振飞分得4只猪苗、30只鸡苗,而该社其他农户3户才合领1只猪苗。

在陵水县预冷库建设中,根据规定,县国土部门、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都应加强监管,形成联动机制。然而,以上职能部门监管不力致使预冷库建设出现违法、混乱状态。

同样的现象在儋州市也存在。2014年9月以来,儋州市人民检察院共立案侦查涉农职务犯罪案件6件7人,移送并协调公安机关查办涉农项目诈骗案件1件1人,特别是成功查办市农委原副主任兼水务局局长符德壮(正处级)在主管瓜菜大棚项目工作中涉嫌玩忽职守致使财政补贴资金276万元被骗以及受贿40万元案。

记者了解到,在中央加大涉农项目专项审计的背景下,海南省审计部门对全省大棚建设补贴、扶贫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农民合作组织四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结果发现,海南省大部分市县均存在套现、骗取涉农资金以及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一名检察人员坦言,“大量撒向农业的真金白银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成了一些‘硕鼠’觊觎的目标”。

权力集中监管缺失成为主因

为什么会出现涉农资金腐败现象呢?连日来,记者来到陵水、儋州等基层检察院调查走访。

“权力过分集中是诱发涉农职务犯罪的首要原因。”陵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佟莉莉表示,近几年,国家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给农村经济带来活力和动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权限空间也得到扩大,负责管理的资金也相应增多,涉农补贴的申请、审查、批准、发放等多个环节,往往都是由基层少数几人甚至一人完成。这些人权力相对集中,为涉农职务犯罪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同时,佟莉莉说,内外监督不力也是造成腐败的重要原因。发案的农村基层组织大都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村务不公开,有的账目不全、有的对村里财务管理实行家长制,村支书一人说了算。

虽然有的村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但却因为相关环节人员相互勾结等原因,导致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基层政府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管理、财务管理等重要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方式,无法真正发挥预防犯罪的实际效果,使腐败分子更是有机可乘。

“有时候,我们只知道有某个惠农项目,关于惠农政策、项目和发放等相关详细的信息就不得而知了。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有哪些针对我们农村的扶植政策。”这是记者在陵水县英州镇采访时听到最多的村民的心声。

据介绍,农民对惠农项目了解不够,经常是村干部发多少,农民收多少,很多农民甚至都不了解这钱从哪来,应该发多少。这往往成为涉农资金被挤占、挪用、违规使用的“强心剂”。此外,一些相关涉农资金管理制度、报账制度和相适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也让一些基层干部瓜分涉农资金更加肆无忌惮。

完善制度斩断伸向补贴的黑手

涉农资金关乎民生,关系到国家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那么,该如何预防涉农资金的腐败呢?

“首先要抓公开公示到位,规范运行扶贫资金。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便于广大群众监督,让‘透明账’进一步变成‘明白账’。”儋州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旭认为,这样才有助于有效规避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上的随意性、盲目性,保证涉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将其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

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涉农资金被挤占、挪用、违规使用的背后是权力的滥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保证涉农资金安全运行的核心。

对此,陈旭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减少“牛栏关猫”的尴尬;再次,强化监督检查,促使扶贫资金安全到位。再强有力的制度,如果监督检查不到位,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陈旭表示,从近年来查处的涉农资金职务犯罪来看,案件频发的背后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机制方面的原因。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监督检查不到位所致。

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监管体系,强化审计职能,实行全程监管,前移监督关口、加强源头监管,才能防止中间环节截留、贪污、挪用,确保专项资金及时拨付,按规定使用和发放各个环节从严把关,把权力放到法治的笼子里,从严依法行政。

“知法是守法的基础。”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新闻宣传处处长许玉民表示,全省检察机关还要以乡镇检察室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法制廉政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知法、懂法、守法,严格按法律和政策办事,将涉农职务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 本报海口8月4日电

(来源:法制日报)

关键词:涉农资金,硕鼠,报账制度,惠农政策,强心剂,职务犯罪,基层干部,化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