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马铃薯或取代大米成主粮 土豆馒头现北京
外媒称,中国粮食产量近年来屡创新高,但这对中国十几亿人口而言是不够的。因此中国领导层在寻找替代选择——在世界马铃薯大会上。 据德国《世界报》网站8月2日报道,张爱国(音)高举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烧卖,这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厨师介绍说:“这些烧卖的皮中有25%的成分是马铃薯粉。没人能吃得出差别。” 报道称,对张爱国来说,这不仅关系到马铃薯加工,也关系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这意味着为“谁来养活中国”这个问题找到答案。 因此中国将便宜的马铃薯视为解决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案。北京延庆日前举办了世界马铃薯大会,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报道称,希森集团董事长、农民富翁梁希森是延庆马铃薯博物馆的赞助人。他的商业帝国拥有上百个用于优化种子、脱毒和开发抗病毒品种的温室、实验室和研究所。十多年来梁希森投入了约4.5亿欧元(1欧元约合6.73元人民币——本网注)用于马铃薯改良。 一切都开始聚焦于食物链上这个不起眼的物种。今年年初,北京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希望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中国的第四大主粮作物。“我们处在一场饮食习惯革命的核心,”张爱国说。 报道称,不论是切片、切条、蒸、炸,还是整个放进锅里煮,马铃薯向来都是作为菜肴出现。现在国家计划通过大规模改良马铃薯品种,提高其产量并进行推广。 十年来,张爱国和同事一直绞尽脑汁开发用马铃薯粉制作中国传统面食、烘焙食品、面条、米粉糕点乃至油条油饼的方法,他掺入的马铃薯粉比例最高达30%。张爱国研制了200多种可以归入主食范围并能替代米、面和玉米的食品。这位大厨说:“我希望5年内能在市场上销售所有这些掺入马铃薯粉的产品。” 报道称,中国在世界马铃薯大会之前已宣布将加快这一领域的发展。据报道,北京200多家超市近期开始销售马铃薯馒头。 中国在寻找其他食物选择上十分迫切。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尽管去年中国实现粮食总产量“十一连增”,但压力仍旧极大。 报道称,2014年中国不得不从全球市场进口近1亿吨粮食,其中70%以上是大豆。中国目前粮食自给自足的比例为89%,低于95%的红色安全线。中国领导人警告说,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报道称,确保粮食安全和掌握对粮食的绝对控制权是个具有高度政治意义的问题,而且长期来看这个问题比最近的股市还具爆炸性。在中国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三四十名专家学者对中国政府发出了警告。中国社科院一名专家称粮食危机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比苏东剧变还危险。 到处都可以生长、用水极少且营养丰富的马铃薯可以提供长期解决方案,因为它的产量可以迅速提高。但中国人传统上抗拒将马铃薯作为主食。 报道称,中国的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在全球仅排在第63位。在世界马铃薯大会上到处都有标语呼吁将马铃薯从菜盘中拿到饭碗里。人们也采用了幽默的推广方式:改良版的政治漫画将令人们更有胃口食用马铃薯。红卫兵手里拿着的不再是《毛主席语录》,而是马铃薯。 报道称,参加世界马铃薯大会的加拿大代表团团长戴维·汤普森说,现在中国成了马铃薯作为健康食品风行全世界的又一个里程碑。下一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将于2018年在秘鲁举行。 |
关键词:外媒,土豆,梁希森,张爱国,毛主席语录,世界报,马铃薯粉,大米,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