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三次申奥报道:跨越22年的百感交集
2015年8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2015年7月31日傍晚,北京力压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中国由此成为第九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8月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则喜讯,还有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申办冬奥会代表团表示热烈祝贺,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习近平在给巴赫的信中说:“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是中国13亿多人民的心愿。我们将兑现全部承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同国际奥委会一起共同见证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 人民日报还配发了题为《新的约定 新的出发》的评论员文章,推出了第五、第六两个版的特刊,第七版是“记者调查”版,推出了一整版介绍张家口崇礼滑雪场的调查报道,文字生动传神:“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城市的成人礼”,崇礼人如今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崇礼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世界的崇礼”的洗礼,成长的拔节声,清晰可闻。 犹记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受挫和2001年第二次申办奥运会成功,人民日报当晚编排的报纸,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民的失落、憧憬和满心欢喜。 1993年9月24日凌晨2时27分40秒,摩纳哥赌城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嘴唇终于吐出了“悉尼”一词,这意味着出席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的89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秘密无记名投票中,选择了悉尼作为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人民日报记者凌晨发自蒙特卡洛的报道写道:在场的悉尼代表团成员欢呼雀跃,北京代表团的成员则报之以有礼貌的微笑,并挥手向悉尼代表团成员表示祝贺。 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第一副主席何振梁,在现场转过身来,跟澳大利亚委员高斯帕表示祝贺;但回到旅馆便嚎啕大哭。何振梁的夫人、人民日报记者梁丽娟当天为心脏不好的丈夫准备了两份急救药,一份让何振梁随身携带,另一份交给了何振梁的好友日本委员猪谷千村。 电视机的观众则记住了在北京申奥晚会现场,听到“悉尼”而不是“北京”,81岁的国家体委老领导荣高棠和72岁的王光美脸上失落的表情,永远地凝固在那个瞬间。他们都没能活到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 据说人民日报事先准备了两篇“本报评论员文章”的标题,如获胜,体育记者陈昭给分管体育报道的副总编辑李仁臣建议:干脆就用英文做标题:Beijing thanks the world.(北京感谢世界)。老李表示可以考虑。而面对挫折,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文章表现出胜不骄败不馁的大国风范,郑重表态: “我们尊重国际奥委会的选择,祝贺悉尼申办成功。同时对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申办工作的支持,一如既往充满感激之情,对全世界也一如既往充满友好之情。今后中国将更加敞开胸怀,欢迎四海宾客,广交五洲朋友,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这是一段让中国人百感交集的文字: “北京失去了这次机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奥运重在参与。申办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是个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办成一两件大事,要想在世界上被人了解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志气,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国力增强了,面貌一新了,无论什么大事也就好办了。” 文末,评论员再次表达了中国人的炽热心情: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开放的中国完全能够办好奥运。办奥运,不论是今天还是以后,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我们相信,在这个占有世界1/5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国家,奥运会五环旗高高飘起的日子,不会是很遥远的。同胞们,让我们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继续努力!” 在24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记者陈昭含泪写下一篇散文《我们告诉世界——北京不说“再见”——写在国际奥委会投票之后》:“也许,我们注定要经受这样一次感情的磨砺;也许,我们注定要经受这样一次心灵的熬煎……” 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孟红文章《邓小平可圈可点的若干个“最后一次”》,蒙特卡洛投票那天,邓小平想看电视实况转播,被大家动员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句话就问投票结果怎样,听说没有成功,他平静地说:“预料中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搞好!” 这个难眠之夜过后,北京早班地铁的车门上贴出了一道标语:“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01年7月13日,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举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中国百年奥运梦圆!13日当天,人民日报出版号外《北京申奥成功,神州沸腾了》。 在这张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历史上,此前出版过号外的,仅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美建交等8次。 7月14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出新华社13日莫斯科电讯: “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这一天的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何振梁是另一种激动: “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这不仅是何振梁的自信,也是本社记者在投票结束后采访国际体育界人士得到的普遍回答。” 人民日报发表热情洋溢的社论《谱写奥运史上最壮丽的篇章》,称: “这个时刻我们已经等了很久……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次重要机遇,将极大地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老百姓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40万北京市民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人民日报记者温红彦、薛原注意到: “在沸腾的现场,人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护栏上的旗帜,尽情挥舞,一次又一次地将鲜花、彩旗抛向天空……欢乐的歌舞直至午夜。” “从天安门广场到亚运村,从王府井、西单到北大、清华,京城大街小巷、校园社区,灯火辉煌,人流涌动,彩旗纷飞,歌声飞扬。这个美好的夜晚将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定格。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
关键词:人民日报,北京,悉尼,崇礼,再见,北京申奥成功,神州沸腾了,谱写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