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后大爷大妈“救活”一栋老楼
按完门禁,打开式样老旧却整洁干净的防盗门,走进芳星园三区32号楼的单元门,虽然白墙壁已经有了岁月涂上的淡淡黄色,却看不到一张小广告。老式过道贯通整个楼的东西方向,一眼望去,除了一辆靠边摆放的轮椅外,一点儿杂物都没有……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一幢已经入住26年、有着167户而且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老楼,是不是有点儿难以置信?而让32号楼“永葆青春”的,竟然是一些年过七旬的“楼管家”们。 缘由 “没娘的孩子”逼出“楼管家” 32号楼是一栋宿舍楼,6个单元门,住了167户共有600多人。 1989年开始入住时,一共搬进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业公司、新闻出版署等7个单位的职工,其中有4个单元是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的职工宿舍。以前每年的物业费都由这7家单位出资委托物业管理。 随着企业重组,32号楼成了“没娘的孩子”,所谓的物业换了好几茬。 “说是物业管理,其实每天就只有一个人值班”,王培荣说:“也就帮忙弄弄应急的事儿,比如换换楼道的灯泡、修修水龙头等。”日子长了,大家发现,楼里的事情不仅仅是修修管道、换换灯泡,还有很多楼里楼外、家长里短的事儿呢,这些都指望不上物业了。 于是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始“自管”,正式成立了楼管委,居民们选出王培荣、徐淑荣、韩秀英、许兰芝等7位居民当起了“楼管家”。十几年过去了,这些一分钱不拿的“楼管家”们还有4位坚持在岗位上,其余3位因为年龄、身体等原因相继离开。 而在“楼管家”和居民们的努力下,32号楼成了立体“四合院”,居住环境安全整洁了,居民们有了活动场地还组建了合唱队。 行动 安门禁 跑5趟 楼道遍布小广告、垃圾遍地,边角处甚至还有人拉屎撒尿,流浪汉在楼道里居住……这些问题曾经也困扰着32号楼的居民。 “楼管家”徐淑荣,今年70岁,15年前,55岁的她就开始琢磨着给楼门口安装门禁。 “那时候方庄地区还没有楼门单元安装门禁,我有一次去朋友家,看到人家那个可视对讲门禁,觉得要是我们楼也安装上就好了”,徐淑荣回忆说,那时候因为刚为楼里居民争下了两笔每户1920元的噪音补偿,她咨询了门禁厂家,得知平均下来每户只需要300元就能安装,她就悄悄跑起了“业务”。 “一开始我不知道能成不,就自己去吉普公司,还叫上我们的片儿警,跑了3次后觉得有点儿眉目了,就写了一份楼里设备老化、门禁安装、用水等几个问题的反映材料,又找了些居民一起反映,前后跑了5趟,吉普公司终于同意为每户补贴200元,各家各户出100元就可以了”,徐淑荣说,到2003年的时候,32号楼居民们决定安装门禁。 其实当时也有居民不同意安装的,有的说自管会多事,有的说找个小偷来试试防盗门管用不,有的嫌麻烦说交多少钱都成就是不愿意安,还有的怕门禁安上以后坏了没人管……“有我活着,保证管好!”徐淑荣在大会上拍着胸脯保证。 12年过去了,居民们已经习惯了这道“铁将军”,还会时不时自己擦拭清洁门禁系统。因为一直管理得很好,每年都聘请维修公司进行养护,6个单元门的门禁丝毫没有斑驳的痕迹,也防住了到处粘贴的“牛皮癣”和上门推销的行为,给楼里带来了安全、宁静、整洁的居住环境。 搬僵尸车 建活动室 一边是停车棚里多年无人问津堆成山的破旧自行车,一边是居民们没有活动场所,不少小区居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在32号楼,“楼管家”们搬走了“自行车山”,开辟出亮堂的活动室,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好去处。 走进32号楼地下室,两侧的隔间里整齐地摆放着自行车,几乎看不到“僵尸车”。而地下室的尽头,一扇铁栅栏门后,灯光一下子就亮起来,走进去别有洞天。二十几把红的、黑的折叠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张老式写字台和两把老式木椅放在前方。“这块地方是我们跟吉普公司打借条借来的”,72岁的“楼管家”王培荣为这块活动空间不仅付出了辛苦,还自己搭钱装修。 “楼里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大家没有一个活动空间,楼下的自行车棚却停放了许多‘僵尸车’,我们就想着能不能腾出空间给大家找个地儿”,王培荣告诉记者。 “楼管家”们想出了个招儿:交停车费的自行车都给挂上牌,没挂牌的“僵尸车”统一集中在楼下,“楼管家”和楼门长们一户户上门调查,内容就是“楼下的自行车有没有您的”,有,您领走,没有,您签字。 “就遇上一户闹的,一个老太太,说车是她家的,可又拿不出车钥匙,就单独处理了,其他的无主车都卖了废品,5块、10块一辆,钱都入了公账”,王培荣说。 腾出了空间,可黑漆漆的地下室怎么做活动用房呢?王培荣和徐淑荣这两个主力管家一商量,两人凑了4000多块钱请人装修地下室。刷了墙,安装了灯,捡了人家淘汰下来的椅子和桌子,地下室变成了明亮的活动室。 “为了省300块装修钱,我们几个老太太蹲地上一点点抠泥垢,擦玻璃,帮着施工队打下手……”2006年,活动室正式开放,从那以后,32号楼的合唱团在这里排练,重阳节老人们在这里吃饺子,春节居民们在这里联欢,专家在这里给居民们讲授健康知识…… 卖废品 补经费 要想保障一幢居民楼的正常运转,资金是必不可少的,那么32号楼的“楼管家”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王培荣告诉记者,32号楼每户每年收取60元卫生费和10元门禁费,而这笔收入用于支付卫生保洁费用和门禁维护费用还少了200元呢。 “楼管家”们就想办法开源节流,比如将会议室出租给一些公司给居民“讲课”,还有热心居民给自管会捐款。在32号楼的账单中,有这样的记录:“收徐淑荣卖废品款:431.2元”,而在细账中,屡屡出现“徐交废品”的字样。 原来,徐淑荣每天遛弯的时候都会捡一些小广告、饮料瓶去卖,把卖废品的钱用来维修楼内的公共设施,比如换灯泡、买清洁用品等,很多居民知道了这些用途后,不由分说把自家的废品全都集中放在自管会门口,帮着缓解楼里支出的费用。 “每次卖废品时,我就把废品整理好放在一个老旧竹车中,这辆竹车也是楼里的居民不要的,用了有四五年”,徐淑荣说,然后穿过铁营桥,推到两公里外顺四条的一个废品回收站,这个废品回收站给的价格高、秤准。“能多卖点钱就能缓解楼里的支出,这些废品都是居民给的,也要都用在居民身上,不能辜负了大家的好心。” 自从徐淑荣卖废品贴补32号楼维修公共设施费用支出后,居民们清理小广告用的铲子、刷墙的白灰、扫雪的扫帚、楼里的灯泡,都是从这笔钱里来的。“一年下来大家帮着捡也好、楼里居民给的也好,这些废品能卖200多元”,王培荣说。 声音 “楼管家” 值得敬佩不可复制 ■市政协委员陈小兵 32号楼,26年的时光,许多居民已经从五六十岁到如今的七老八十,可他们坚持了20多年的月末清洁日、集体扫雪、谁家有难一起帮等“亲情”味道却始终没有改变。 20多年的坚持已经逐渐成了现在32号楼的习惯。 32号楼“楼管家”这种行为值得敬佩,但是并不可复制、推广。北京市有许多无物业的老旧小区,怎么把32号楼的经验用好呢?政府应该站出来。可以依托街道、居委会组织以及政策上予以扶持,要认可类似的自治管理组织的地位。该对老旧小区摸底建立清晰的台账,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自治管理组织,破除其在自治管理中的瓶颈,比如经过认可的自治组织可以拥有收费资质或者街道、居委会代收划拨的形式予以收费,引入社会化的审计监督自治组织的运营,政府给予自治组织启动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制定社区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监督考核机制,形成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自我管理模式。 |
关键词:楼管家,楼居民,没娘的孩子,铁将军,讲课,业务,僵尸车,亲情,小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