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院图书馆馆长调包亿元名画 三大谜团待解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5-07-23 09:01:5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月21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涉嫌贪污在广州中院受审。萧元被控贪污齐白石、张大千等名人画作143幅,涉案金额约1亿元。萧元当庭认罪,但对一些具体细节提出了异议。

检方指控,2002年10月至2010年3月,身为广州美院图书馆馆长的萧元,用图书馆藏画库钥匙多次进入库房,用赝品换真品将馆藏名画偷走。这些名画中有125幅已被萧元委托拍卖公司卖掉,卖出3400多万元,剩余的名画估价高达7600多万元。萧元说,通常将真画拿回家临摹几天后,再将赝品放回库房。而且,只挑比较容易临摹又容易拍卖的画调包,不会挑其他师生比较熟悉的岭南画派的画作下手。萧元承认调包,但认为并非每一幅画都价值不菲。

公诉人说,剩余的画作金额是经过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估价后确认的,是有法律效力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此外,萧元还说,库房钥匙正副馆长各有一把,不需要经过登记就能进入库房,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他没能控制住自己。

美院方面表示,如果萧元被判有罪,会依法向萧元追讨其违法所得。案件将择日宣判。

萧元,曾出版过文学评论集、小说、荣获过多个全国性文学奖项,他的简历被列入到了湖南省图书馆网站的名人文库。这份简历显示:萧元从1987年开始发表美术史论著,并有多部论著出版,2002年10月从《芙蓉》主编调到广州美术学院,任该院图书馆馆长、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然而,谁会想到,正是这个萧元,会在广美犯下如此大案。

根据萧元的供述,选择调包画作的标准,是看临摹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他会在周六、周日,图书馆放假的时候,利用手中的钥匙进入画库,挑选比较好临摹的字画带回家,花几天时间临摹好,再把赝品送回去。

专家分析称,由此可见我国博物馆系统或者图书馆系统的防范措施并不严格,因为一般来说,不可能让一个人持有整套钥匙。

广州美术学院是全国八所专业美术院校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已经有60多年历史。根据广州美术学院官方网站显示,这里馆藏的有名家字画真迹、从国外引进的仿真名作以及汉画像石原拓2543件。

据萧元供述,美院的老师和研究生可以凭借他的证件到图书馆借阅名作,以供上课展示或是临摹练习。画库有三道门,按照规定,如果学生提出借阅申请,需要三位老师同时到场,用三把钥匙才能开启画库。

而公诉书显示,萧元手里拥有图书馆藏画库的全套钥匙,他可以自行进出藏画库。萧元自己也表示,实际上他只有两把钥匙,而第三道门,他从来没有认真锁过。

根据萧元自述,从2004年3月第一次作案,到2006年底,图书馆馆藏的上百幅画,就被萧元如此轻易地给调了包,直至后来广美的图书馆字画需要转交到美术馆馆藏后,他才停止了偷梁换柱。然而,在21日的庭审中,萧元却一再表示,他停手后,在广美,类似的硕鼠行为却一直没有停。萧元称,办案人员把调包的字画给他看,结果他发现自己十年前临摹用来调包的字画又被别人调包了。

庭审过后,公众也有三个巨大的疑问。

第一,为什么萧元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即使萧元是单位的一把手,权利也应该有所限制,因为毕竟图书馆里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的馆藏。

第二,为何萧元之前和之后都出现了被调包的画?除了萧元,是否还有其他人参与调包图书馆里的字画?相关部门或许应该去查一下,是否存在这样的客观事实。

第三,图书馆里的登记簿为什么消失了?图书馆方面竟然不知道借阅出去的字画去了哪儿,这是管理上的巨大漏洞。

张大千、齐白石、八大山人等,这些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创作的上百幅画作,在被萧元据为己有后,便逐步流向了拍卖市场。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和成交额都数一数二的拍卖公司。正是通过这个公司,萧元在2004年到2011年的7年间,陆续将124幅画作委托其进行拍卖,从中获利近3400多万元。拍卖公司不是执法单位,并没有能力去核实委托人的拍品来源是否合法,只能听取委托方的讲述,由此,萧元才得以顺风顺水。

据了解,萧元的犯罪情况之所以败露,是因为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后,有人报警说画作来源有问题,才让事件东窗事发。事后,在很多被拍卖的画上,都被发现有广美的印章。而据了解,在拍卖场上,出现某某单位收藏标识的拍品几率也较大,因此极少有人会怀疑拍品是被偷来的。

专家提醒,如果一个人手中出现大量带有公家名章的画作,拍卖公司应当有所警觉,因此拍卖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由于司法途径中没有强行的制度规定,因此很难去追究责任。此外,已经被拍卖的画作很难再被追回,因为画作是在合法的拍卖途径中被获得的,而且经历了长时间的易手,被追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关键词:萧元,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院,图书馆藏,图书馆系统,图书馆馆藏,名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