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河北>>聚焦河北

[血印·寻访]小兵张嘎原型赵波:白洋淀的传奇英雄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吕晓红 王培炎 2015-07-20 09:28: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血印》大型专题报道之三十七

 

 白洋淀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木头讲述他岳父赵波的抗日故事

 白洋淀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木头讲述他岳父赵波的抗日故事。长城网 吕晓红 摄

  长城网7月19日讯(记者 吕晓红 王培炎)驾枪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电影《小兵张嘎》让人们认识了抗日战争时期,在保定安新白洋淀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队伍——雁翎队。剧中“小兵张嘎”的原型就是雁翎队第三任队长赵波,他是保定安新县赵北口赵庄子人。

  日前,“血印”——河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长城网特别报道组来到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聆听白洋淀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木头讲述他岳父赵波的抗日故事。

  赵波1922年生于白洋淀水乡贫困的渔家,1938年,16岁的他参加了冀中军分区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赵波既是侦察员,又是战士。“小兵张嘎的原型赵波就是我岳父。”王木头说,他岳父每次侦察都能准确地把情报带回来,在雁翎队里,赵波的战功最多,八年抗战他参加战斗70余次,活捉日伪军100多人,缴获敌人步枪114支,机枪两挺,手枪7支,日本军刀一把。

  日本侵略的铁蹄践踏到白洋淀后,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便成了“无村不戴孝,遍地是狼烟”的人间地狱,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里,白洋淀水乡村寨涌现出了许多英雄豪杰和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赵波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

  王木头向记者讲道,1942年夏天,作为侦察兵的赵波随队长去安新县城搜集情报,在归来途中路过垒头村时,突逢鬼子扫荡。顺着曲折土路,二人躲进了一农民家中,钻进草垛。恰在这时,日军一中队长破门而入,挥舞着刺刀逼迫村民搜寻。快要接近时,赵波迅速把鬼子拉进草垛,闷声打死日军中队长后迅速跑出了村子。时至今日,鬼子那把刺刀仍留在石家庄博物馆作为日军证物供游客观看。

  王木头说,在与岳父赵波相处的三十余年里,经常听岳父讲当时抗战的故事,他深受感动,他觉得应该让更多人了解雁翎英雄的故事。从1998年开始,他就在白洋淀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2000年他卖掉了自己经营的羽绒加工厂,建起了“小兵张嘎纪念馆”,现在,他成了白洋淀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馆长兼讲解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雁翎英雄的故事,我会一直讲下去,直到讲不动为止。”

  王木头介绍,抗战八年,赵波作战勇敢。1943年12月,他被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评为“民兵抗日英雄”称号。

  2007年9月,白洋淀的传奇英雄、电影《小兵张嘎》的原型赵波永远离开了我们。“遥看白洋水,帆升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几十年后的白洋淀依然是一碧千顷,一望无际。赵波可歌可泣打鬼子的故事,就像白洋淀无边无际的芦苇,闪闪发光的浪花。

  时至今日,电影《小兵张嘎》被社会各界公认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世纪经典”,“小兵张嘎”的形象深入人心,影响、教育了几代人。雁翎队的故事也早已写进了小学生的课本中,雁翎队的精神也融进了新一代军人的血脉。

关键词:血印,小兵张嘎,赵波

责任编辑:丁丽洁